《日月》
这是安意如用纯美散文式语言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书中描写了一个久居北京的藏地青年三十余年人世沉浮的心灵史,讲述了主人公在西藏被收养,到北京生活和学习,融入现代大都市,求学经商,经历情感挫折,渐渐迷失自我,最终重回西藏,寻根故土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关于成长、超越、觉悟的故事。本书也是一曲融宿命与情感,历史与现实于一体的人生咏叹,故事主人公索南次仁(尹长生)的此生,恰似仓央嘉措的今世。仓央嘉措虽未在书中真实出现,但却像一个符号,贯穿了全书的始终。小说中,现代都市的浮华虚荣与雪域高原的纯洁宁静形成鲜明对比。作者亦把书中人物的命运与自己对宗教的理解和感悟相结合,使作品具有了非常深厚的哲理内涵。“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光明和晦暗,如日如月,执障与觉悟,一体同源,它终将被人证得。” |
《观音》
元戏曲赏析新作:观音- 第1节:自序·石褪玉露(1) 戏写世道人心,人生百态。戏也是音。 观音,观世间疾苦繁华,声声入耳,一一在心。 自序·石褪玉露 这一年,是迷茫,挫折,欣悦的交集。 当我开始准备写戏的时候,我一开始想写的是京剧。 那些怎么也不会老去的旋律,它们让我心醉神驰。我企图把我所感知的美和人分享,它们是我年少至今的珍藏。如同小女孩的私物,在合适的时候,总想拿出来和人分享。即使它很有可能不值一哂。 但我逐渐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不是一个表演艺术家,我不能站在舞台上用身段和唱腔来完美地呈现一个故事。而仅仅通过文字的描述去形容京剧的美妙又是不够的,很容易就干涩乏味,空空荡荡。事实和描述之间的巨大鸿沟,很可能使原本忧伤动人的故事变得索然无味。 有一些美是可以通过文字来传达的,而有一些美,是自有形态的,它们是稳固直至封闭的,不能被转化。你必须耐心接触,进入,深入,再深入。直到你整个人与它有了心领神会的交合。这种感觉是旁人无法替代的。 这是我所遇到的第一个挫折。 后来,我试图通过表演者的角度来探索京剧之美。谭鑫培,余叔岩,马连良,梅兰芳,程砚秋,光是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的风仪,也足以让我抛下一切,甘心回到1900,和他们一起生活在那个起伏跌宕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知道向往终是虚妄。那年代已飞离我去,那些人一去不回,百般相思亦是枉然。 章诒和不会知道,我是多么感伤于她的《伶人往事》,哀伤于马连良的死去,他遽然的离世让我怦然心碎--联想到故去的外公。因为外公的缘故,我对清矍的老人总有割舍不断的好感,何况他是马连良。 写京剧要写角儿,戏曲其实是残酷的,离了角儿就离了魂。写角儿势必要有机会对人有持续深入的了解,如同观察一株植物如何从萌芽走到落叶归根,用心分辨根茎枝叶花,究竟有何特别。而我,显然缺少这样的机缘。了解一个人绝不仅仅是通过一些影像文字的肤浅描述。那些浮光掠影的东西,终是来自别人,归于别人的记忆。 第2节:自序·石褪玉露(2) 我看齐如山回忆录里写的那样亲和恬淡。往昔静水深流,真叫我心向往之。齐先生是民国名士,近代戏曲研究的第一人,他总结的"无声不歌,无动不舞"俨然已经成为人们提到戏曲时必提的八字真言。 他回忆当时去看梅兰芳演《汾河湾》,以他的眼光苛刻,并不觉得梅有多出众,然而梅当时具有的观众缘已足够叫他吃惊。一场戏听下来,他觉得梅兰芳功底很好,是个可造之材。他觉得梅对柳迎春这个人物的心理揣摩不够确切,在表演上尚有可改进之处,一时兴起写信给梅,提了几条建议,再去看时,梅已经依照他的指教一一改了过来,这让他觉得梅很受教--由此与他建立深交,直至帮助梅成为真正的大家。 这样的事,他说起来是家常闲话,于他而言确实是家常。言者清淡,听来有味。而我们总是不自觉就正襟危坐,以追慕前贤之心去品评谈论。过于谄媚刻意地表白自己,恨不能扑过去耳鬓厮磨。试图将每一件平常小事都说成独一无二的轶事,掘地三尺,在每一点旧事的碎屑里搜索华丽的残影。 |
《要定你,言承旭》
宇宙无敌超级阳光美少女李好好,是言承旭的超级fans。在一次言承旭的演唱会中,与冤家郑颖风结下"梁子",而后却阴差阳错地遇到了郑颖风的好兄弟陆羽,一见钟情,同时也发现郑颖风喜欢的女生正是自己的表姐陆曼儿,两人遂签订"秘密不平等条约":互相帮助对方接近各自心仪的人…… 陆羽不但外型形似少女杀手言承旭,而且年少多金,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但是被美眉包围的他不但不快乐,反而对这一切深感厌恶,如同冰山一样冷漠。直到有一天,他在寿司店邂逅一个同样冷漠的陌生女孩,寂然冰封的心竟悄悄有了化冻的迹象。这女孩正是陆曼儿…… 陆羽夹在爱情与友情之间进退维谷,只是陆曼儿却永远美人如花隔云端。难道她真的是一座千年不化的冰山?他们的故事,像《流星花园》一样的梦幻与忧伤! 作者简介: 安意如,女,1984年6月20日生,双子座,安徽宣城人。02年毕业于安徽某职业院校财经系。其后做过极短时间的文秘和会计,发现不喜欢,很快辞职,03年下半年偶然间上网,开始用网名如冰恋枫混迹于新浪金庸客栈。04年下半年开始接触剧本,并应书商之约写第一部长篇小说《要定你,言承旭》,青春校园题材,书于05年6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05年的2月去北京参与一个动画剧本的创作,之后开始写第二本书《看张:爱玲画语》,散文集,书于05年9月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05年9月以后和北京弘文馆建立较长的合作关系,开始做现在的诗词评赏“漫漫古典情”系列,已经完成《人生若只如初见》(古典诗词统赏),《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词评)等。喜欢旅行,变换不同的城市居住。 精彩书评: 我喜欢这部小说,它与市场上那些颓靡消极的小说有着很大的偏离。它充满了阳光和希望,充满了完美的爱情神话。它没有花哨的技巧和迷局一样的表述。但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爱情能被作者描写得如此曲折唯美,生活能被诠释得如此真诚自然,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所憧憬的童话世界吗?在这样一个市场经济年代,难道我们能丧失了属于自己的童心了吗? |
《看张-爱玲画语》
她的人比她的小说,更像一个传奇。在那样的时代,没有人像爱玲一样敢于大声喊出“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的口号来。然而,在绚烂之后她又能即刻归于平淡,像烟花开过之后留在人心里冰冷的惊艳一样。还有她的爱情,如此短促,却又如此热烈,两年时间却需要花一生去忘记。她的死亡也是如此诡异。她安静地躺在那个狭小的公寓里,无人知晓。 编辑推荐 谨以此书为张爱玲逝世十周年祭! 这一晚,我站在上海街头,看着那闪烁着迷离的霓虹灯,突然发现,我与她依然在同一个时代,同样的岁月里。只不过她是结束的开始,而我们是开始的结束。这个过程如此漫长,我看不真切,我只看见——爱玲,她在前面等着我。 越是凝视,越觉得与她距离遥远。这距离从久远的岁月已经开始,一直延绵下来。千年的门第,垒起了厚厚的高墙,时间空间的隔阻,让我和她一错百年。仰望她的时候,我有一种所有的努力都将化之灰烬的幻灭感。 公元一九九五年九月,张爱玲在寓所里静静地告别人世。一个流光飞舞、金沙弥漫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
《惜春纪》
在《红楼梦》里,四丫头惜春的身世是个谜,也是十二钗中曹公着墨最少的人物,却个性鲜明,叫人过目不忘。 在安意如的笔下,惜春成了秦可卿和贾敬的女儿,为公公和儿媳妇爬灰所生。这样的身世注定了惜春的冷淡和自卑。 惜春被指配给冯紫英,这是一个极为妙绝的搭配。倘若仅仅只是如此,那了不得是个爱情故事的敷衍罢了,算不得稀奇,这样的惜春又哪里算得出彩?但是《惜春记》却不同,这里的四丫头是极出彩的,就算是冯紫英上场,与她同台对手,也抢不走四丫头的半点戏分。此中亦有红楼中其他人出场,也只是叫她更加立体,更加的精彩。 作者简介: 安意如: 以古典诗词研读见长的80后作家,2005年出版《看张?爱玲画语》,获得好评。其后开始写作诗词评赏“漫漫古典情”系列,《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惜春纪》。。。。。。 精彩书评: 在《红楼梦》里,四丫头惜春的身世是个谜,也是十二钗中曹公着墨最少的人物,却个性鲜明,叫人过目不忘。在安意如的笔下,惜春成了秦可卿和贾敬的女儿,为公公和儿媳妇爬灰所生。这样的身世注定了惜春的冷淡和自卑。《惜春纪》里的惜春,比《红楼梦》里的惜春更加本色,但《惜春纪》却的确不是《红楼梦》,在这里,惜春做着一场比红楼之梦更繁更空的梦。 第一次看安意如的书,是这本《惜春纪》,说实话,书捧在手里的时候,依然有些惴惴,其一,红楼一书,说者甚多,乃至成就红学一门。众人各有各的读法,各有各的考证,最终依旧雾里看花。而意如眼里的惜春,又会是如何一派春色?其二,书之封面设计,印刷,应是皆显作者对书之定位,而眼前这本惜春纪,从纸张到封面,不甚心喜,于是,不禁替古人担忧,怕是内容也让人失望之极。其三,更因是第一次看意如的书,既有失望之担心,更怕从此没了兴趣,人生岂非又少一件乐事。综三所述,惴惴。 好在的事情,是书捧上手之后,就已不舍,单是穆鸿逸先生所题的序言---《山水横拖千里外》,已是精彩,让人顿萌一气读完之念头。 说说内容吧,抛开红楼原书,且不谈惜春被设置成为可卿之女的可行性有多少,年龄是否合适,单纯地只是将这个故事看做红楼的一个衍生,一个失落在红楼里的爱情故事,而女主角恰好叫了惜春而已。意如是深读了红楼的,字里行间,把整部红楼的人物心理刻画至深,让千年前的故事,在思绪里再一次宛转绵延。 |
《陌上花开缓缓归》
让我们回到汉魏,两晋,六朝,盛唐。去观望彼时的风月无限,向那些古人讨一些情爱暖暖身。 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直到《陌上花开缓缓归》,只有在安意如的叙述中,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古典与现代也是可以找到契合点的。 几千年来什么都翻天覆地的变了,但是只有人心的变化是缓慢的。她不拘泥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结合宏观的历史环境和细腻真挚的人类情感,用现代的视角阐述了独特的想法。当用心去体会,去理解,去阅读的时候,相信会有种跨越时代的心心相印之感。 南北朝的历史光怪陆离,大一统之前的年代荒诞华美不可尽言。那些简单的歌章,在历史的游历中一如绽放的花般鲜艳,一如明日的花般凋零,或喜或悲,本书注定要以史来绎情。 用猛虎细嗅蔷薇的姿态,小心将它们从心中释放出来,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我们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 作者简介: 安意如,女,1984年6月20日生,双子座,安徽宣城人。02年毕业于安徽某职业院校财经系。其后做过极短时间的文秘和会计,发现不喜欢,很快辞职,03年下半年偶然间上网,开始用网名如冰恋枫混迹于新浪金庸客栈。04年下半年开始接触剧本,并应书商之约写第一部长篇小说《要定你,言承旭》,青春校园题材,书于05年6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05年的2月去北京参与一个动画剧本的创作,之后开始写第二本书《看张·爱玲画语》,散文集,书于05年9月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05年9月以后和北京弘文馆建立较长的合作关系,开始做现在的诗词评赏“漫漫古典情”系列,已经完成《人生若只如初见》(古典诗词统赏),《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词评),《思无邪》(诗经评赏)。这本《陌上花开缓缓归》(乐府诗评赏)是这个系列的第四部书。喜欢旅行,变换不同的城市居住。目前旅居云南。 |
《世有桃花》
传说中,一位叫安期生的神仙,某日饮醉,遗墨于石上,石上便长出了绚烂桃花。这传说引我无限神思。 写作之人,无论生存之世多么恶浊动荡,心底要有仙意,惟此,文字才可皎然出尘。醉后泼墨于石上,显出桃花来。醉是无意,无意才得见天机。写作之人心应似磐石,求证不息。生出文字却要似桃花嫣柔,能撩动人心柔软。 石不生花,桃花却又绚美,种种无稽,正如文字组合,显出这因缘错乱的美。这世界一如迷幻醉痕。 安期生,道教传说中的仙人。他是秦汉年间山东的一位药农。生活在海边,终年跋山涉水采集草药,故而身体硬朗,老年时依然很健硕,这在短寿的古代是令人称奇的事,时人皆称他为“千岁翁”。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巡游各地,来到山东地界,听说世上竟有“千岁翁”,听闻海上多仙山,产长生不死之药,便派人把安期生请去,畅谈三昼夜,赐以金帛,命安期生下海采药供他服用。深知世上并无长生药的安期生不受金银,留书始皇:“后数年求我于蓬莱山”。安期生怕始皇寻他问罪,便遁隐了。 据传秦始皇三次东巡琅琊,三次到天台山都是为了再访安期生,一心追求长生不死的秦始皇,未能驱使安期生为他下海采药,一直死心不息。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又派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采集仙药,徐福辗转于海上,没有找到蓬莱仙岛,采到长生药,遇到风波阻隔。传说他怕始皇怪罪,就率众东渡瀛洲,到达今天的日本。徐福带着他的童子军们去开辟新的天地,留在陆上痴心守望的秦始皇,在徐福还未回京复命前,就病死在巡游途中了。 |
《人生若只如初见》
说班婕妤应以《怨歌行》开篇,说杨贵妃更应该拿《长恨歌》来作题,可是不,有了纳兰容若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有了开始存在的理由。 夜深不睡,读《饮水词》,通书看下来,我仍觉得这句最好。其实这一阕词着实平淡,但这一句又实在叫人哑然,像张僧繇画龙的一点,又像西门吹血的剑,准确,优雅,无声地吻上了你的脖子。感觉到的时候,已经回不到最初。 “何事西风悲画扇”,讲的是汉成帝妃班婕妤,史书上著名的幽雅贤德的女子,名门闺秀。成帝初年入宫,因美而贤,深获殊宠。一次,成帝想与她同辇出游,她言道:“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退而不敢奉诏。 那是君王爱恋正浓的时候,因赞她贤,后宫亦逢迎她,传为美谈,仿佛她是那楚庄王的樊姬,李世民的长孙贤后。她也自得,以为深承君恩,又不没家训,如此地相得益彰。许皇后愚钝,她是不动声色宠冠六宫的人,这样好的日子哪里找去?只愿恩爱长久,如宫名长信。 |
《看张·爱玲画语》
看张·爱玲画语作者:安意如 出世 蹉跎暮容色,煊赫旧家声 煊赫旧家声 人生难描,如桃花难画。因人世浮光掠影,千头万绪,写人山河浩淼,写得博而静最不易。如曹雪芹写荣国府,千头万绪,竟如乱麻一般,要从刘姥姥身上写起,慢慢地牵引出事来才妥当。 又有说评书传奇的人,任凭人物故事怎样纷杂繁复,心底总是静的,口上说来,才有条不紊。 我写爱玲,虽是随心随笔而至,不拘理法,心底亦是要理出个头才好。因为,我也只是个读故事,论传奇的人。观,浮生如梦,旧梦如欢;看,张爱玲的一段华丽缘。 从一九二零年到一九九五年,时光漫长无尽。我看见一条河,却只能临水照影,呆呆地站在河边,与她相对惘然。她深静娟秀,让我不能轻易动步。 可是,蓦然间,蒙神恩启,我的笔,轻轻地点中了尘埃里的几个人。看到他们浮沉的模糊面容,突然间明白:她的父母——张志沂和黄逸梵,是她的源;上溯到她的祖父张佩纶和曾外祖父李鸿章,那是她的头。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传奇。 张佩纶,少时熟读经书,中进士,入翰林,凭着一支笔,参倒了许多的贪官,也得罪了不少的人,被誉为清流健将,名震天下。据《清史稿》记载,马尾之败后,张佩纶罚满归京,听候起复,李鸿章不念旧恶,以女妻之。大概是为了延揽人才,亦或是张佩纶真的得到了其女儿的垂青。张佩纶后来虽然娶了李鸿章的千金,但李鸿章与他为翁婿,反而不便保奏他了。于是夫妇二人只能避居南京,住入张府,过上了吟诗作赋、煮酒烹羹的生活。 《孽海花》里写李鸿章的千金擅诗,有诗评马尾之败云:“论才宰相笼中物,杀贼书生纸上兵”,对张佩纶颇有怜才爱惜之意。这是话本小说之衍,无非谈资。如若没有《清史稿》的史笔,我至多当它是一段红尘艳事,诗词曲赋里的粉末香屑。 李鸿章真是霍霍君子,能成为晚清中流砥柱,并非无因,亦非浪得虚名。能不拘门第,慨然将女儿下嫁,这一点心胸就极高。古来仕官重臣莫不拘于门第,拈着身上几根羽毛,以为自己就是凤凰。像李鸿章这样肯把小姐许给一介清流,而且是战败之臣,能有几人? 若没有他的成人之美,张佩纶与李菊耦不结秦晋之好,没有爱玲的姑姑和父亲出世,爱玲又毛之焉附呢?中国的家族血脉如河流,不可割裂,如黄河长江,潺然流动渊源不息。 算起来,张志沂是李鸿章的外孙,爱玲也就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真正的贵族之后。爱玲虽然出生在上海的张公馆,但她的命运,她的作品都与南京的祖宅隐隐相连着。 关于这段家世,爱玲的态度是暧昧不清的。小时候一次放月假回家,弟弟像抢到一条独家新闻似的,故意以一种不经意的口吻告诉爱玲:“爷爷的名字叫张佩纶。佩服的佩,经纶的纶,绞丝边。” 爱玲诧异这个名字有点女性化。平常看祖父祖母的遗像习惯了,只晓得是爷爷奶奶,从来没想到爷爷也有名字。 |
《当时只道是寻常》
清代才子纳兰性德。被誉为“清初第一词家”的纳兰性德,其人品与词品都与南唐李煜有着惊人的相似,因此亦 被称为“清朝李后主”。他的为人善良感性,堪称痴情男人楷模;他的《饮水词》曾掀起“家家争唱”的场面,词风清丽婉约,格高韵远,被郑振铎奉为“缠绵清婉,为当代冠”。尽管他的词作数量不多,因他的身份经历所限,眼界也不算开阔,但这并不妨碍纳兰词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其中尤以爱情(悼亡)词最哀感顽艳,引人共鸣。 感性解读纳兰情史。作为一代风流才子,纳兰的爱情生活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流言。在短短三十一年的生命历程中,纳兰性德有着显赫高贵的家世,惊人眼目的才气,刻骨铭心的初恋情人,美貌聪颖的红颜知己,贤淑大度的妻子,婉转温存的妾室。此外,还有一群相待极厚的知心朋友。纳兰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爱情因而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一大源泉。纳兰感性浪漫而又深情凄美的文字,表达出太多现代人深藏心底的一份对生命本身的热情渴望,对至情至爱的至死不渝情结。 纳兰词精华中的精华。纳兰词现存348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本书精心挑选出《饮水词》中的80多篇必读词作,以其广博绝妙的才思、优雅清丽的笔调进行感性的点评,使读者不必去刻板地通篇阅读纳兰的所有词作,就能窥见纳兰词的灵动可爱之处和纳兰性德的人生经历及丰富的内心情感。 === 词中最广为人知的“相逢”要算秦少游的《鹊桥仙》名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了。至少,我一看到“相逢”这两个字时,先想到的便是少游,然后才是容若。两阕不同风格的词,恰如这两个经历际遇完全不同的男人。 这阕短小的《如梦令》像极了容若的一生,前段是满砌落花红冷,眼波心事难定的少年风流,后半段是从此簟纹灯影的忧郁惆怅。 因为爱情的不如意,容若的词总是凄婉到叫人断肠,这凄美如落花的词章惹得后世无数多情的人爱慕不已,认为他“情深不寿”,“天妒英才”,实在是一个可怜可叹的罗密欧。 虽然他只活了三十一年,其间又为着几个女子缠绵悱恻地过了十一年。然而比起历代数不胜数有才无着,终生颠沛的人,容若实在不算是个悲剧性的男人。作为一个男人该有的应有的,他都有了。他有一个爱他的妻子,一个仰慕他的小妾,一个至死不逾的情人,一群相濡以沫的朋友;他还有显赫的家世,高贵的血统。他所不齿的父亲为他安排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让他终生勿为生活烦忧;他自身的才华和得天独厚的地位,使得他考运亨通仕途平顺,年纪轻轻便被康熙取中做了近侍。比起名动天下却直到三十六岁才进士及第、当官不久即屡遭贬谪、最终死在流放途中的少游,我不知道,怎么能说容若的一生是个悲剧? 悲剧是上天给了你抱负,给了你理想,给了你实现理想的才华,却一生不给你施展完成的机会,生生折断你的理想。心怀天下饿死孤舟的杜甫是悲剧,李白不是;有命无运的秦观是悲剧,容若不是。更何况,即使是悲剧又岂能尽归罪于“天意”?人难道就可以两手一拍,声称自己全无责任? 容若,他只是不快乐,在锦绣丛中心境荒芜,这是他的心性所致。 |
《思无邪》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 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只是,在渡河的时候,被我们无声的遗落在另一个时代,当你返身去找时,它已经没入河流之中。 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 诗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三百”中,论境界,无句可出其右。 在安易如自己的眼中,也许她是慧质兰心的小妖女俏黄蓉吧。不过在我眼里,她恰似何足道眼中的郭襄。 一位可以令狷介狂生忘乎所以的远远水中小岛上的温柔少女;一位短剑青驴独行天下博古通今的红颜知己;一位既会使美绝丽绝的“小园艺菊”,又会使霸气十足的“恶犬挡路”的精灵古怪的万事通。 并不惊讶她以弱冠之龄写出的厚重感悟,并不惊讶她在幸福生活中写出的人间悲苦。“书到今生读已迟”,她的天赋,是前生带来的。诗人词人,大抵如此。 世间的才子甚多,或因发泄太尽而流于刻薄,或因随波逐浪而流于浅俗。 |
上一页 | 1 / 1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