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安妮宝贝

春宴 《春宴》

自 序 所有想说的话,已写在小说里。故事中的人分别说出我想说的话。 写至小说临近尾声,北方空气已有凉爽之意。白杨树林持久蝉鸣无 法停息,整个夏季写作这个故事。在郊外农舍几近与世隔绝,全日工 作,写累时在旁边沙发上短暂入睡,醒来又写。有时深夜出门迎着月光 跑步。如此,与人世两相遗忘。 若缺少人的参加、介入、发言或行动,万物照旧寡言兴盛。微小人 类所持有的不过是自身存在。譬如,我记得午后时有雷阵雨,雨声在二 楼屋顶发出暴烈声响,排山倒海,天地如同融合一体。站在窗边凝望白 茫茫雨雾,世间此刻超离现实。在雨声中读书和入睡。瞬间,云团漂 远,天色放晴,阳光重新逼人眼目。我珍惜每一刻这样的感受,持重心 情如同它们将不复再来。 蝉鸣,午后雷阵雨,俯身采摘西红柿嗅闻到的芳香,风吹过时树叶 掠动,清晨竹叶尖端的露水,孩子的笑容,一朵即将开至沉堕而不自 知的花,一个以此遗忘世界的亲吻,以及黑夜中无人知晓的泪水和心 碎……所有本真的存在令人内心振颤。没有其他人世的方式,能比这些 更使人觉得美和哀愁,更能感受到生存的谦卑和尊严。 有人说,如果不知道回去哪里,心就如同无根的兰花。口号和概念 组成的世界,使人忘却根本所在。情感变幻无常,却是突破规则界限得 以让人接近自我的稀少机会。喜悦,抚慰,需索,依赖,分隔,决裂, 性爱,自我发现,寻找,放弃,宽恕……种种组成试图让人明心见性。 时间有限,追索生命的诚意和真实,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我想写一个形式专注且立意单纯的小说的原因。 这个小说,讨论经由情感和行动的试炼而得到的关于人与自我、外 界关系的见证。这个命题我感兴趣。它其实是关于人的个体存在,关于 叛逆心灵置身及对峙工业化社会和堕落时代的代价。最终我们一直在寻 找的是精神的故乡,而非一个俗世的时代之中的位置。 这个小说,目前写过作品中篇幅最长。它并非一个流畅起伏引人入 胜的故事。无关的话,说得太多,有关的话,又说得太简。全无章法, 随心所欲,阅读需要更多耐心。这也许是一种任性,成年人的任性,其 属性是一意孤行。我未曾想大幅修改这个小说,事实上,越到后来越觉 得它无法修改。就让它以固有的个性和气质,坦然存在。 文中有多处城市和山村的虚构和重复,人名的重复,具体时代的隐 没,不必一一对号入座。时空界定对这个故事来说不重要且可被忽略, 它们不存在。我想以此表达人世的命运有诸多相通之处。 书中故事和青春或憧憬已无什么关系,也并非浪漫愉悦。呈现更多 的是成年人的阴影、考验、损伤、辗转反侧、困顿冲突及难以言尽之 处。人与时间并行,渐渐看清心灵的复杂褶皱和层次。也只有历经世事 之后,理解力才能够穿透表象抵达本质,并试图给予一切宽谅。写到 《春宴》,内心清朗。这并非指它是属性清朗的作品,相反,它代表的 是一条于黑暗中穿行的道路,黑暗本身是它的内容,且这黑暗部分也是 容易引起误解以至不悦或不适的。人在对苦痛和阴影有所承当有所体悟 之后,才能真正理解其所映衬的那一道纯净自若的光。 我在小说中并不倾向给出结论。即使是有所违背逾越和挑战的感 情,尽处也隐藏多面难辨的人性暗涌。深邃,错落,明暗对半。这同时 也是一种美。 《以赛亚书》说,我必反手加在你身上,炼尽你的渣滓,除净你的 杂质。一个故事的发生,在于印证心所需要经历的冒险:独自支撑,摸 索前行,穿越迷途,在道路尽头瞭望光亮深长。以肉身和情感遭受试探 的方式,而非其他肤浅虚假的方式。 写作10年,加诸身上的标签无数,我对外界言论无兴趣,也很少发 言或说明。书的读者年龄,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 年代,跨越成分复杂。在不同年龄、身份、地域、国度的人与人之间, 自有一种深沉、朴素而靠近的内心理解,是各自情感和记忆的联结。如 同万物同归的沉静属性。这是我写作的动力所在,也是它应该抵达的本源之地。 这个故事,给予所有期待、行进、破碎或完成的恋人、情人、伴侣 们。爱没有对错、真假、是非。它是人对自身的探索、实践和验证。它 不持原则,无需评断。它最终是一种洞悉,一种原谅。 谨以纪念我们的生命里,出现过的每一个爱与被爱的人。他们带来 的种种,一切均是为了帮助我们行进、生长、完善、纯净。这是相爱的 使命。 阅读如同照镜,各人担当自己的担子。只希望你在故事中有所得。 谢谢。 安妮宝贝 2010.8.25 晨8点51分 北京

素年锦时 《素年锦时》

记得小时候,母亲的妹妹来家住,和母亲总是天未亮醒来,躺在床上一言一语说话。谈话内容无非关于父母、家里、孩子,说话声音轻而细密,在幽暗天光里一直持续。那些语言似乎是漂浮在空气里的,它们会流动,会漫溢,让人心里暖和安定。我尚年少,在这样的声息里将醒未醒,觉得成年的女子,是有着格外饱满的俗世生活。 春节,我回家,每天早上还醒不过来,母亲已经起床,在屋子里收拾东西,走来走去,一边絮絮叨叨与我说话,说的都是家里的事情,如同童年回忆里一样。我信任所有真实自然的语言,没有矫饰,没有虚浮,有的只是在生活和情感中的逐渐沉定。没有什么比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真实地说话,更为令人觉得安全。语言,此刻提供的是一种感情的凭证。代表着延展,代表着继续。没有完结。 只是我常常觉得很多话无从说起。就像在平时,见到一些陌生人,一些熟悉和欢喜的人,不知道与之说些什么。也很少对身边的人谈论自己。所有的时间和记忆,都可以交付给书写。不可能再说得更多。有些在书中说过多次,却似乎并未说出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有些从无提起过,它们在黑暗中更显得郑重端庄。有些事是不能轻易说起的。书写可以,但那也是不足够的。

黄金人生 《黄金人生》

张蕾笑吟吟的说着,其实她是昨晚回家后,把白天发生的事跟父亲一说,她父亲是省厅的副厅,对市局发生的事自然极为清楚,当听到说傅远山有如此能耐时,还真不相信,这跟天方夜谭一般,他自己就是从小警察干起来的,对这方面了解得很,破案子的事,尤其是积攒的大要案,...

告别薇安txt 《告别薇安txt》

告别薇安 七年 暖暖 最后约期 小镇生活 无处告别 下坠 午夜飞行 疼 杀 呼吸 空城 伤口 生命是幻觉 少年往事 一个夜晚 如风 交换 七月和安生 烟火夜 《告别薇安》是安妮宝贝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小说主题有关城市、爱、宿命、消失。 任何人都会有自己的第一次经验。那是一些或甘甜或苦痛的印记,打在行走的路途上。那些印记有时候深植在心底,提醒我们的脆弱。有时候如同云烟消失无踪,让我们以为自己可以这样坚强地长大起来。 不断地选择着遗忘或者纪念。 一些告别的人。一些过去和往事。一些生命段落。 有很顽固的恋物癖。每一次在不同的城市迁徙,会带上所有用旧的物品。旧衣服,旧书,旧唱片,童年时开始收集的绒布狗熊,瓷器,棉布……大包大包地带在身边,费力地托运。因为知道它们会一直在身边。 而人却不同。有些人带来过慰藉,有些人带来过伤害。那些皮肤,发丝,声音,抚摸的气味。那些欲望和诺言的痕迹。那些离开和放弃的记忆。到最后我们总是会发现,感情是最难带来温度的物质。因为它不成形。因为它不持久。所以不值得信赖和依靠。它甚至会变得不可言说…… 安妮宝贝,自由作家。98年开始发表小说,因作品风格独特引起广泛关注。题材多围绕宿命,自由,漂泊等命题思考,创作工业化大城市中游离者的生活,他们在爱和幻觉中的决然出行,及对自我的追寻。 从事过的职业:金融、广告、编辑; 现在的职业:网络编辑,自由专栏撰稿和写作者; 喜欢:爱尔兰音乐,长途旅行,鸢尾,电影,散步! 2000年起出版小说集《告别薇安》,《八月未央》,长篇小说《彼岸花》。所有作品均持续登上书店系统销售排行榜,并进入全国文艺类书籍畅销排行榜前十名。作品在众多读者中深具影响。并已介入香港,台湾,日本,德国等地区。

八月未央 《八月未央》

我叫未央。 我一直在南方城市长大,17岁以前,在南方沿海;17岁以后,来到上海。这是一个阳光充沛,人潮涌动的城市,空气常年污浊,高楼之间寂静的天空却有清澈的颜色。一到晚上,外滩就散发出颓靡的气味,物质的颓靡的气味。时光和破碎的梦想,被埋葬在—起不停地发酵,无法停止。 还有每年一季的台风,在8月的时候。 25岁的时候,我告诉自己,要去北方生活。不知道北方会不会有台风,我喜欢它们呼啸而过的时候,带来死亡的窒息。无法预料,自由自在,充满幻觉。在陕西路的天桥上,我常常做的一个游戏是,把背靠在栅栏上,慢慢地仰下去仰下去。我的头发在风中飘飞,我的眼睛开始晕眩,我看到天空中的云朵以优美的姿势大片大片地蔓延过城市。我开始了解,当一个女子在看天空的时候,她并不想寻找什么。她只是寂寞。 在一家网络公司上班,刚刚离职。我独身。 我曾对乔说,我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样的男人。我的判断只需要10分钟。10分钟。会知道我的一生是否会和他有关系。 如果他能给我带来爱情,那么我的痛苦会受他控制。所以,生命中会邂逅一段一段的10分钟,随时都会有遭受意外之前的预感。所以我相信,每一个有直觉的人,都放不掉他的惶恐。

上一页 1 /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