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哲学》
本书所讨论的主题是德国浪漫主义的思想传统。 这一传统并非古老的哲学与诗之争的简单重复:浪漫哲学反驳启蒙理性哲学、扞卫所谓“真正的”哲学——哲学变成了诗。 作者通过对浪漫哲学思想源流的考察,分析西方传统中,特别是德国浪漫哲学的产生、发展及演进,并细腻构勒了浪漫哲学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哲学史上的特殊意义。 在书中作者首次提出:中国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诗化哲学。 他从汉语思想的传统及其现代性问题出发进入这一问题,认为中国审美思想的内在亲和性不仅与德国浪漫哲学思想,而且与整个欧洲的审美思想是完全不同的。 本书以思想叙事论述的手法,用睿智的言说,简约的笔触,详实讨论了关涉浪漫哲学的人和事、诗和哲学、精神和生存等一系列独特的视域,表现出作者扎实的学理功底和鲜明的问题意识,时隔20年,读来依旧深刻敏锐 |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前言 ◇ 刹那的永恒 ◇ 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重温《金蔷薇》 ◇ 苦难记忆——为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四十五周年而作 ◇ 柏林墙的碎片 ◇ 记恋冬妮娅 ◇ 湖畔漫步者的身影——忆念宗白华教授 ◇ 轻之沉重与沉重之轻——去往神学家卡尔?巴特档案馆的路上 ◇ 空山有人迹——读《中国文人的自然观》断想 ◇ 我在的呢喃——张志扬的《门》与当代汉语哲学的言路 ◇ “四五”一代的——知识社会学思考札记 ◇ 当代中国文学的景观转换 ◇ 流亡话语与意识形态 ◇ 现代性语境与知识分子的信仰形式 ◇ 《读书》与读书人的变迁——写在《读书》刊行十五年之际 ◇ 中国国家伦理资源的亏空 ◇ “文化”基督徒现象的社会学评注 ◇ “道”与“言”的神学和文化社会学评注 [三联书店 1996年12月版]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前言 刘小枫 收入本书的小品文,均曾刊于海内外的的汉语学术杂志。 感谢这些刊物的主编允许我将在他们的杂志上发表的小品文收入本书。尤其感谢《读书》月刊主编沈昌文先生和董秀玉女士,因为本书中的多数篇章曾刊于《读书》。 这些不同风格和主题的小品文,是我摸索小品性的学术文体和思想表达方式的初步成果。思想和学术经常是片断性的,小品文也许是捕捉这些片断的最佳文体。我自己对迄今的尝试很不满意,但它们毕竟反映了摸索的踪迹。因此,除补上因杂志字数所限而删去的文字,集中诸文只有个别字句的改动,未触及基本论点的改变。 刘小枫 一九九六年七月于北京西坝河 刹那的永恒 刘小枫 那飘逝远去的,就是短暂的,像枯叶颤抖着坠入迷蒙的幽谷?那常住复返的,才是永恒,像金灿的太阳落下又会升起?那生生灭灭无一时暂住的无常刹那,在零落之生息眼前真的是不可把捉的红红绿绿的雾吗? 如果如此,零落之生息莹莹晨露般的人生在哪里去寻得一枝花树,以寄托自己这随黎明到清晨的转换的瞬息而悄然消溶的娇躯? 然而未必如此,这要看心灵中时间意向及其灵幻的想象。如焚的爱欲,超迈的灵性和如醉回忆的组合方式,从而也就是作为一个本真人的思的方式而定了。 诗人勃莱克诗云: |
上一页 | 1 / 1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