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
![]() |
《给中国学生的信-李开复》
今年5月23日,比尔?盖茨先生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支持和敦促美国政府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国待遇。文中,他特别谈到了在清华大学与中国大学生那次对话的愉快经历以及因此而留下的深刻印象。 这篇文章令我不禁想到,在中国的这两年来,我工作中最大的享受也是到国内各高校与学生们进行交流。这些访问和交流使得我有机会与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就他们所关心的事业、前途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中国学生的聪明、好学和上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与这些青年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问题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那些已经获得国外大学奖学金的学生,大都希望我谈一谈应该如何度过自己在美国的学习生涯;那些决定留在国内发展的学生,非常关心如何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并以最快的速度在科研和学业方面取得成功;还有那些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则希望我能讲给他们一些学习、做人的经验之谈。最近,更有一些学生关心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希望了解美国的大学生是如何创业和致富的。 看到这么多双渴求知识、充满希望的眼睛,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冲动,那就是给中国的学生们写一封信,将我与同学们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以及我要对中国学生的一些忠告写出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留学、工作或者创业的过程中能够人格更完美、生活更顺利,事业更成功。 ==== 一个人甚至要同时具备多种看似相互矛盾的品质,才能在复杂的境遇中因具体情景不同而运用正确的一种。 用智慧在各种看似矛盾的因素之间主动选择“完整”和“均衡”,这是“选择成功”的最大秘诀。 梁启超曾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青年朋友们,中国是了不起的国家,她即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和最大的人才中心。这里有无数的机遇在等着你们,只要你们用智慧主动选择,成功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到你的身边! |
![]() |
《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
世界因你不同 相关内容 李开复获得谷歌员工90分评价 李开复告别谷歌全心创业 李开复离职彰显谷歌中国困境 导读:国外媒体今天撰文称,虽然在宣布李开复离职时,谷歌表示中国业务进展顺利,并在稳步增长。但从李开复任职期间的一系列事件不难看出,谷歌在中国市场仍然困境重重。以下为文章全文。 ==== 第三,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需要信任和放权。谷歌中国的放权程度应该是跨国企业中相当高的,所以能做出谷歌音乐这样全球唯一的产品,也能投资八家本土公司。 如果谈到谷歌中国公司下一步的关键是什么,那么我会说是谷歌品牌的认知和谷歌产品的普及。尽管谷歌中国的产品线已经做得相当好,整体上来说是超越竞争对手的,但是谷歌的品牌认知度还远远不够。很多用户仍然认为谷歌是很遥远的美国品牌,专长是做英文的产品。因此,在离开之际,我特意向总部提出:谷歌中国不可能像美国谷歌那样,仅仅期望优质产品经过网络迅速传播,而赢得市场。在中国,我们需要做很多美国公司不必做的事情,例如使用传统媒体提升品牌,例如到高校传播产品。这些,总部过去都不是特别理解,因此我们在过去的一年做了很多试点,也得到很多数据。在离开谷歌之前,我希望用最后的一次汇报,证实这些工作的重要性。在汇报上,我提到了在过去一年派出工程师走遍300家高校做讲座,之后衡量出产品在这些高校的使用率的增长。我也提到了今年刻意受邀,做了《天天向上》、《咏乐汇》、《鲁豫有约》等节目,节目播出后谷歌产品的使用率很快有了提升。由此,我提出了一个推广计划,即,经过传统媒体和高校活动提高谷歌品牌的认知度和谷歌产品的普及度。 我想,这是我能为谷歌中国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非常感谢这四年带来的美好回忆,我想,我的身体里已经存留了一份“小飞侠”的天真,它让我一往无前地继续前行。 |
![]() |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txt下载 其实,这本书里的许多想法都是我在过去的文章或信函中表达过的。而且,如果由职业作家来写本书,语言和文字一定能更加流畅、更加生动。但是,我自己总有一种提笔写作的冲动,因为我相信自己在青年一代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我希望能尽力帮助他们。 我深信,读者无法理解的说教或难以产生共鸣的案例是不可能被读者接受的。在年轻人看来,发生在成功者身边的故事最值得学习和品味,最容易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如果说我的写作还有某些特点可循的话,那就是,我更倾向于用缜密的逻辑和真实的案例(而不是枯燥的说教)来阐释成功的秘诀。虽然这本书不是一本自传,但是在本书中,也有许多发生在我身上的有意思和有价值的事情。 我把这本书献给我深爱的祖国,献给渴求进步的青年一代。因为我深信: 惟有更多的青年找到了自信和快乐,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中华民族才能够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我把这本书献给我高龄的母亲,并谨以此书纪念我敬爱的父亲。这些年来,父母的教导我时刻牢记在心,父亲希望撰写《中国人未来的希望》的遗愿也时刻在鞭策和鼓励着我。但愿此书能实现父亲的遗愿中国的青年一代不正是父亲所说的“中国人未来的希望”吗?! 在这本书的写作、编辑和出版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热情的鼓励和无私的帮助。在此,我要感谢黄勇、李朱、周虹、王咏刚、贾兰和陈燕玲为完成这本书所做的工作,感谢凌志军让我采用他书中的部分案例,也感谢在这一过程中所有曾给予我帮助和鼓励的人们。 “不虚度此生,就是我的成功” 曾经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的潘锦辉是一个典型的女才子。在清华大学电子系读书时,她就天资过人,同时又兼具诚恳、谦逊等品德。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时,潘锦辉用她灵活而敏锐的思维方式以及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赢得了李世鹏等资深专家的一致好评。后来,潘锦辉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斯坦福大学深造,并有机会在许多国际知名的大企业中工作。 但是,在那段时间里,我也感到很困惑。虽然这个学校的计算机科学系是世界顶尖的,但这个工作对社会的影响力太小,不符合我的人生理想。 我发现,许多教授都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了如何获得终身职位,怎么样去找到最好的学生、怎么样去发表论文,等等。这些事固然是好事,但对社会的价值并不那么直接。而我希望去做一些直接有益于社会的事,比如研发一种很多人都会使用的技术或产品,或是去帮助学生发掘他们的潜力。 所以,当苹果电脑公司来找我时,我的感觉就像是获得了自由。很幸运的是,瑞迪老师也很支持我的新事业,多年来,他也在继续指导和帮助着我。 人生中这两次勇于放弃的经历,都使我更加清楚了自己的追求和兴趣所在,也使我更有激情地去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放弃意味着失去,但失去的是那些自己缺乏激情的东西,得到的却是自己主动追寻的事业。 除了对已有的东西说“不”以外,还要学会对他人的要求说“不”。如果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或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的事情,一定要勇敢地回绝。千万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怕得罪人”而勉强接受。 难以完成的工作 有位同学问我:“您的工作一定有很多压力。如果老板给你一项你认为很难完成的工作,您会如何应对?” 我的回答是:“如果老板给我布置了很难完成的工作,我会让他知道问题的难度在哪里,并征询他的意见。例如,如果碰到困难,在所有可取舍的因素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可以妥协的。如果他认为我的期望和他的要求不符合,那么我会对老板说‘不’”。 “但是,如果他充分理解了工作的难度和失败的可能性,那我会尽力去做,因为我知道他不会有不合理的期望,而且,如果我无法做到完美,我也知道如何做出妥协。在这种情况下,老板也知道,我会努力工作,如果做得不完美,并不是我没有尽力,而是困难较大。” 四种最重要的勇气(4) 不要接受对自己不切实际的任务,也不要对自己设置过高的目标。设置不切实际的目标,对自己和对公司的长期信誉都不利。但是,这并不意味可以不去接受挑战,或不去面对比较困难的任务。对于困难的事情,要仔细将任务分解成多个步骤,安排一个周密的计划,事先明确每个步骤的风险因素,不要希望一蹴而就。只有在智慧和耐心的指导下,才能发挥勇气的力量,克服看似难以克服的困难,取得令自己和他人欣喜的成就。 有智慧的勇气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勇气绝不等于愚勇,绝不是不自量力、不计代价地横冲直撞。 有位著名的管理学家对学生们说:“读《拿破仑传》时,你只需要看六页就行了。拿破仑之所以能成功,全在于他的坚韧,不认输。《拿破仑传》的第六页正好讲到拿破仑跟同学打架。拿破仑个子矮,打不过,但是他下定决心,就是被打死了还要继续。这种自杀性袭击让同学害怕了,只好道歉了事。你学会这个就行了。” 当一位同学就这位管理学家的说法征询我的意见时,我明确地表示,自己不同意他的说法。我的回答很简单:“我在这里看到的不是一个勇敢的英雄,而是一个自大、固执且不自量力的家伙。我不是历史学家,无法给拿破仑盖棺论定。但这样的愚勇显然是不值得褒奖的。在现实生活中,靠这样的‘自杀性袭击’得到的成功更不值得鼓励。这位管理学家犯了片面、偏激的毛病。即便是鼓励学生培养勇气,也应当注意勇气和智慧的结合。他怎么能够用这种不恰当的例子作为勇气的注脚呢?” 所以,一方面要培养勇往直前的精神,抛开眼前的利害得失,最大限度地争取成功;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走入偏激、愚勇的死胡同,学会用自己的智慧做出冷静、客观的判断。 |
上一页 | 1 / 1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