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莫言

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家族》虽然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描写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但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往抗战题材的小说给人的感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强烈对比,塑造的是几乎完美的正义的爱国英雄。而《红高粱家族》中塑造的一些列抗日的英雄却是正义与邪恶的化身,他们是一群独特的,特属于红高粱的英雄,有着鲜活的生命与人性。

莫言酒神 《莫言酒神》

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搭乘一辆拉煤的解放牌卡车到市郊的罗山煤矿进行一项特别调查。 沿途,由于激烈思索,脑袋膨胀,那顶本来晃晃荡荡的五十八号咖啡色鸭舌帽竟紧紧地箍住了头颅。 他很不舒服,把帽子揪下来,看到帽圈上沾着透亮的汗珠,嗅到帽子里散出来的热烘烘的油腻气味里混合着另外一种生冷气味。 这气味很陌生,使他轻微恶心。他抬起手,捏住了喉头。 临近煤矿时,黑色的路面坑坑洼洼,疾驰的卡车不得不把速度放慢。 车底的弹簧板嘎嘎吱吱地怪叫着;头不断地碰到驾驶楼的顶棚。 听到司机骂道路,骂人;粗俗的语言出自一个比较秀丽的少妇之口,产生黑色的幽默。禁不住看了一下她。

拇指铐 《拇指铐》

临近黎明时,阿义被母亲的呕吐声惊醒。借着窗棂间射进来的月光,他看到母亲用枕头顶着腹部跪在炕沿上,双手撑着席,脑袋探出去,好像一只鹅。从她的嘴巴里,吐出一些绿油油的、散发着腥臭气味的东西。 他跳下炕,从水缸里舀来半瓢水,递过去,说:“您喝点水吧。”母亲抬起一只手,似乎想接住水瓢,但那只手在空中抡了一下就落下了。 《拇指铐》她抽搐着身体,又搜肠刮肚地吐了一阵,然后呻吟着说:“阿义……我的儿……娘这次犯病,怕是熬不过去了……”阿义的眼里悄悄地涌出了泪水。 他鼓着气力,雄壮地说:“您不要说丧气话,我不喜欢听您说丧气话。 我这就去胡大爷家借钱,借了钱,去镇上搬医生。”母亲抬起头,脸色比月光还白,双眼幽幽,盯着阿义,说:“儿子,咱不借钱,这辈子……不借钱……”她从脑后拔下两根银钗,递给阿义,说:“这是你姥姥传给我的,拿去卖了, 抓两副药吧……娘实在是活够了,但我的儿,你才八岁……”她从炕席下摸出一张揉皱的纸片,说:“这是上次用过的药方……”阿义接过药方,看一眼母亲半掩在散发中的明亮的脸,说:“我跑着去,跑着回。 ”他将水瓢中的凉水一饮而尽,将银钗和药方仔细地揣入怀中,然后投瓢入瓮,抹抹嘴,高声道:“娘,我去了。”

良心作证 《良心作证》

《良心作证》作者:莫言 阎连科 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 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 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他的眼睛时不时地向露台上的肖眉望去。只要肖眉在他的视线里,一种心醉神迷的满足感就会从他的心里涌出来。 只有他自己知道,能得到肖眉他付出了多么漫长持久的努力。想到这里他长舒了一口气。此时身材高挑、气质优雅的肖眉身穿一袭大红镂花礼服,若有所思地站在露台栏杆前,遥望着远处的山峦。婚服后面的亮片如数不清的眼睛回望着大厅里喧闹嬉笑的宾客。 门口一阵寒暄过后,周建设从喧闹的人群中走过来,把手搭在肖眉的肩上,动情地望着她说:“肖眉,你爸爸来了,客人也都到齐了,进去吧。”

蝗虫奇谈 《蝗虫奇谈》

《蝗虫奇谈》内容节选:1927年4 月的一天,我爷爷扛着锄头到田里去锄小麦。从头年秋天开始,跨过一个漫长的冬季和一个荒凉的春天,几乎没下一点雨雪。 河流干涸,池溏见底,一堆堆蝌蚪干死在臭水坑里。井水落下去一扁担。 街道上尘土飞扬。南边胶州岭地人畜饮水发生了困难,早几日已有马车拉着大缸和牛皮口袋来村里拉水。 村长马大爷看看村里那口唯一能饮用的井中水日渐下落,便派人手持棍子站在井边护着。 任凭那些拉水的胶州人怎么样苦苦哀求,马大爷也不许他们再从井里打水。 爷爷扛着锄头走在街上,有人问他:管二,还锄啥呢?麦苗子都能点着火了。

儿子的敌人 《儿子的敌人》

《儿子的敌人》内容节选:黎明时分,震耳欲聋的连串巨响把正在恶梦中挣扎的孙寡妇惊醒了。 她折身坐起来,心里在嘭嘭乱跳,头上冷汗涔涔。 窗外,爆炸的强光像闪电抖动,气浪震荡窗纸,发出嗦嗦的声响。她披衣下床,穿上蒲草鞋,走到院子里。 没有风,但寒气凛冽,直沁骨髓。她抬头看天时,有一些细小冰凉的东西落在了脸上。 下雪了,她想,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我的儿子平安吧。

司令的女人 《司令的女人》

调查组里有两个健壮女人,胳膊上的力气胜过男人。 她们把茶壶盖子架上吉普,要拉她去县里强行手术。 司令娘手持棍子挡在车前,调查组看情况不敢动蛮,那两个女人说:只要你把让你怀孕的男人说出来,我们就放你一马……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以其独特的创作技巧,在中国文坛享有盛誉,至今他已发表的长篇小说近十部,中短篇小说上百篇。 他的小说以其斑斓的色彩,新奇的感觉,丰厚而独特的意象,推出一个类似于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的高密县东北乡的艺术世界,以至有的评论家评论说,莫言就是中国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对乡村生活的记忆是莫言许多文学作品的素材和背景。

白杨林里的战斗 《白杨林里的战斗》

上农场后边的胶河大堤,一眼就看到了在河滩的白杨树林里,有一群英俊的少年,追逐着另一群英俊的少年。 他们像走马灯一样在我的眼前转来转去,转得我头晕眼花。过了片刻,我的眼睛适应了,才发现说他们英俊是很不妥当的。 他们一个个都是小短腿,大脑袋,红脸蛋,腮帮子鼓得溜圆。 他们的小模样还算可爱,但他们嘴里发出的声音却很凶残。 杀杀杀,杀杀杀,杀声震耳,从他们嘴里喷出。

莫言中篇小说选 《莫言中篇小说选》

莫言中篇小说选有:《儿子的敌人》,《蝗虫奇谈》,《酒神》,《良心作证》,《拇指铐》,《牛》,《会唱歌的墙》,《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爱的温度》,《师傅越来越幽默》,《红蝗》,《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白杨林里的战斗》,《司令的女人》.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06年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0位,2007年问鼎中国作家实力榜第1名,2011年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师傅越来越幽默 《师傅越来越幽默》

四月里和暖的小风一缕缕地吹到他的脸上,使他的心里空空的,甜甜的,有一点儿头重脚轻的感觉,好像喝了四两老酒。 杨花似雪,结休,在马路边上滚动。 一群鸽子在天空中转着圈子飞翔,哨子凄凉而明亮,声声入耳。 他没感到有多么深重的痛苦,眼泪却像小河,哗哗地往下流。 省级劳模丁师傅为工厂卖了一辈子的力气,眼看就可以退休,却突然被抛入了下岗的队伍。 一点菲薄的积蓄又被一场伤病花得囊空如洗,丁师傅走投无路的时候,将报废在小树林中的公共汽车壳子改造成林间休闲小屋,为男男女女提供幽会、野合的场所,从而使自己又富裕起来。 随着天气渐冷,丁师傅想收拾收拾等待来年再做时,不料一对爱得不能自拔的男女似乎在他的爱巢里殉情了。 在向公安机关报案后,最后却发现这不过是一场虚惊:汽车壳子里根本就没人!

红蝗 《红蝗》

在胶东大地高密县,50年前后发生了震天动地、触目惊心的两次大蝗灾。 50年前那场大蝗灾,高密县东北乡人在四老爷的带领下耗巨资建蝗庙拜蝗神,驱赶泛滥成灾的蝗虫,但那生命力,繁殖力旺盛的蝗虫仍汹涌澎湃、连绵不断; 又在九老爷的带领下毁蝗庙驱蝗神,用尽所有方法杀灭蝗虫,并请来了刘将军,但蝗虫仍灭而不绝…… 四老妈与他的情人也死在了那场蝗灾中…… 50年后的大蝗灾,人们在解放军、科学家的帮助下终于战胜了蝗虫……

透明的红萝卜 《透明的红萝卜》

《透明的红萝卜》是莫言的成名作。1985年在《中国作家》第二期发表的中篇小说。这里是指他以这篇小说命名的一部作品集。 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美丽的图画:光滑的铁砧子,泛着青幽幽的光。泛着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像金色的羊毛。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 目前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已经确定要将莫言作品《透明的红萝卜》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

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动物之眼”看农民与土地关系变迁,讲述50年乡村史 《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小说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小说的主人公之一集中阐释着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而另一个主人公即小说的叙述者,则在六道轮回中,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 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他所看到的故事。小说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建国以来中国农民饱经患难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生命。故事情节极端、怪异、变形、荒诞,但是与寄寓其中的哲理浑然天成。全书从内涵到外延充满了作家的探索精神,充满了艺术灵气。 究其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而言,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史诗性作品,是中国文学终于跳出图解概念沼泽最辉煌的标志性著作。

天堂蒜薹之歌 《天堂蒜薹之歌》

19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35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其实也没有想到要替农民说话,因为我本身就是农民。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蒜薹事件,只不过是一根导火索,引爆了我心中郁积日久的激情。我并没有像人们传说的那样,秘密地去那个发生了蒜薹事件的县里调查采访…… 天堂"蒜薹事件"发生以后,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立即组织有商业、供销、交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工作组,协同苍天市委、市政府工作组,连夜赶赴天堂,帮助蒜农销售蒜薹;同时通电各地、市,要求他们来天堂运销蒜薹。这样很快将天堂剩余蒜薹销售出去,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此后,又有省、市委领导带队组成调查组对整个蒜薹事件进行了全面调查,认为天堂蒜薹事件主要是由于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思想上、作风上严重官僚主义和失职造成的,据此对他们分别进行了上述处理。 省委还将天堂"蒜薹事件"的处理情况通报全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吸取这一事件的教训,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转变领导作风,改进工作,适应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苍天市委还就天堂"蒜薹事件"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帮助天堂县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法,有领导地组织各地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团结,振奋精神,搞好工作,弥补损失。天堂县的广大干部群众对省、市委及时果断地处理蒜薹事件,感到满意。县、乡(镇)、村的干部说,吸取"蒜薹事件"的教训,牢记党的宗旨,进一步树立商品经济观念,关心群众疾苦,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蒜农们说,省、市委正确处理"蒜薹事件",把坏事变成了好事,今后在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中,努力加强自己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遵纪守法,反对无政府主义,维护和支持各级政府的工作,为把天堂建设成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先进县贡献力量。

檀香刑 《檀香刑》

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莫言《檀香刑》 全书弥漫一种颗粒感的血腥暴力之美。 人物性格鲜活,情节环环相扣。 动荡时世众生相。趋炎附势,人与人之间互相攀附,相互勾结又不断提防着。 刽子手,作为一种边缘职业,在宫中,拥有着特殊而不可取代的位置。顶级的刽子手“姥姥”, 被其他刽子手奉若神明。 每一次行刑之前,他们的脸上便涂上鸡血,热热的鸡血涂在脸上,蒙蔽内心。 屠杀自己的同类,怎么可能毫无恐惧,他们就以这样一种仪式,来祭奠自己的良心,超度自己的灵魂。 如果,在行刑过程中,忍不住呕吐,便是极其耻辱的事情,会遭到所有刽子手的唾弃。 书中仔仔细细的描绘了两种清代的刑罚:凌迟和檀香刑。 凌迟,人身上包括眼睛在内,100多块肉,都会用各种刀具来挖掉,为确保刑罚的残酷性,刽子手要保证刑犯不可以在挖掉最后一块肉(心尖)之前死去。 檀香刑,各个细节更是讲究非凡。檀木,在油里浸泡多时,为的是避免木头吸血而使刑犯在饱受痛苦前死去。一截檀木,在人体五脏六腑之间游走,最后从锁骨上面穿出来,刑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身体长满蛆虫...... 这是一本让人拿起,便不会放下的书。建议审美取向大相径庭者,小心为上。

四十一炮 《四十一炮》

小说的副线是一个老和尚的传奇人生。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使整部小说在实和虚的场景不断变换、扑朔迷离、曲折迂回,又一次近距离地回看了农村改革初期的历史。 本书依然诉说着我父亲和我母亲的故事,时间切换到了九十年代初农村改革的大背景。 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折射出了农村改革初期两种势力、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以及人性的裂变,在伦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惘。通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讲述,既有孩子似的烂漫无知,又有极具时代特色和乡土特点的民间口语。看过这部小说的人都会被莫言幽默逗得捧腹大笑。 “大师不愧为大师”,看过小说后不由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主人公身体虽已成年,精神却还停留在童年,通过信口开河的诉说,重塑少年岁月,与苍白的人生抗衡,与失败的奋斗抗衡,与流逝的时光抗衡。 他通透的感觉、奇异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精神,以及他对叙事艺术探索的持久持久热情,使他的小说成了当代文学变革旅途中的醒目界碑。他从故乡的原始经验出发,抵达的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隐秘腹地。他的笔下的欢乐和痛苦,说出的是他对民间中国的基本关怀,对大地和故土的深情感念。 ——2004年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辞

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 《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

此文为纪念一个被埋没的天才而作。 这个天才的名字叫朱总人。 朱总人是我们大羊栏小学的代课教师。他家庭出身富农,本人成份右派。 搜检留在脑海里的三十多年前的印象,觉得当时的他就是一个标准的中年人了。 他梳着光溜溜的大背头,突出着一个葫芦般的大脑门;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眼镜腿上缠着胶布;脑门上没有横的皱纹,两腮上却有许多竖的皱纹;好像没有胡须,如果有,也是很稀少的几根;双耳位置比常人往上,不是贴着脑袋而是横着展开。 人们说他是‘两耳扇风,卖地祖宗’。他的出生年月不详。他也许还活着,也许早就死了。他活着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他曾经对我们说过,当我们突然发现他不见了时,他就到一个能将肉身喂老虎的地方去了。那时他就对刚刚兴起、被视为进步的、代替了土葬的火葬不以为然,他说所有的殡葬方式都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粗暴干涉,土葬落后,难道火葬就先进了吗? 又要生炉子,又要装骨灰盒,还要建骨灰堂,甚至比土葬还烦琐。他说相比较而言,还是西藏的天葬才比较符合上帝的本意,但也太麻烦了点。难道老虎还需要将牛肉剁成肉馅?秃鹫其实也未必感谢天葬师的劳动。

丰乳肥臀 《丰乳肥臀》

1997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该书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很大争议。本书为最新增补版。 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生命的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并且在这一幅生命的流程图中,弥漫着历史与战争的硝烟,真实,不带任何偏见,再现了一段时期内的历史。 《丰乳肥臀》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性”大书,是莫言进行民间史诗性书写的成功试验。作家倾情把母亲描绘成一位承载苦难的民间女神,或者就是圣母玛利亚的化身。但命运多舛,她生养的众多女儿构成的庞大家族与20世纪中国的各种社会政治势力和民间组织以及癫狂岁月下的官方权力话语发生了枝枝蔓蔓、藕断丝连的联系,并不可抗拒的被裹挟卷入20世纪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而这些形态各异的力量之间的角逐、争夺和厮杀是在自己的家庭展开的,造成了母亲独自承受和消解苦难的现实:兵匪、战乱、流离颠簸、亲人死亡以及对单传的废人式儿子的担心、焦虑,而她在癫狂年代用胃袋偷磨坊食物的行为更是鸟儿吐哺的深情……母亲是一种意象符号,是对他作品中“我奶奶”式女人的集合,同时也涵盖了“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的莫言对民间苦难及其承受者的爱戴、同情和关怀 小说中通过母亲,含辛茹苦、艰难的抚育着一个又一个儿女,并且视上官金童为生命一般重要,其用意在于说明:人永远是宇宙中最宝贵的,生命具有无可争辩的意义,是第一本位的,“种”的繁衍生殖(即上官金童的重要与受宠)自然就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生命的承传、沿袭是人类赖以永恒存在的源泉。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因为有了生命的存在才显示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小说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揭示了:人不仅是历史的主体,也是美的主体、生命的承传、延续是当最受到礼赞的。没有生命的宇宙和世界,无论美与丑、纯洁与肮脏、卑鄙与高尚,都不再具有意义。所以我们才悟得了《易传》中“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真正含义。小说或作者的深刻性也就在于将这个似简单又普泛深刻的道理蕴含在母亲率领儿女们的顽强的求生保种的生命过程中。

莫言作品蛙 《莫言作品蛙》

莫言新作《蛙》—— 用文字为生命搭一座神龛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在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的同时,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灵魂。 本书献给:经历过计划生育年代和在计划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万万读者。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自2006年《生死疲劳》出版后,作家莫言似乎进入了创作的冬眠期,一直鲜有新作问世。近日,沉寂了近四年的他终于推出了自己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蛙》。这部小说被誉为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作品以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姑姑这个山东高密地区妇产科医生传奇而复杂的一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闪烁着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和敬意。莫言用文字为生命潜心搭建的神龛,他在神龛前自省、忏悔、祈祷。

爱的温度 《爱的温度》

牵你的手 指尖传来你的冰冷 幸福在心中流淌 只觉得 从来没有的温暖 那是爱情的温度 在鸢飞草长的江南三月,我的爱情也开始疯狂生长。 “一起出去玩玩吧!呆在宿舍里没劲透了。”南又开始抱怨这无聊的大学生活。 “也好。”我点点头。可有可无地把书抛下。 不要以为我是一个认真攻书的乖学生。我学的是枯燥无味的建筑工程,可是我经常看的书都与它无缘。好友南就经常说我会制造假象,让别人都以为我是个乖学生。 下楼。我们住在六楼,从我们宿舍到楼梯要走九步,然后走一百三十二级楼梯,再走二十一步,就可以走出这座宿舍楼。

红树林 《红树林》

一位朴实美丽的渔家姑娘从红树林边的渔村闯入都市,经历了情感的波折和撞击演绎出复杂而又多变的人生。故事发生在有着大面积红树林的小渔村和南海海滨一座新兴的小城里。 渔家姑娘珍珠进城打工,珍珠公司总经理大虎对她一见钟情,珍珠却不为所动。大虎企图强占珍珠,珍珠毅然回到红树林。大虎在另两个干部子弟二虎和三虎的挑唆下,轮奸了珍珠。珍珠的意中人大同进行报复,欲杀大虎的母亲、副市长林岚,却刺伤了检查官马叔。大虎又与二虎、三虎轮奸了女工小云,被当场抓获。林岚救子心切,落入了刑侦科长金大川手里。马叔与牛晋顶住压力,使案件终于重审,三个虎被绳之以法。 这是莫言根据真实案例构思创作的一部既生动抒情又具有现实震撼力的新作。 《红树林》内容:美丽纯朴的渔家姑娘珍珠,从红树林边闯入现代化都市,经历了迷茫而凄楚的人生,终于昂起头,勇敢地迎接挑战。两个青梅竹马的老干部子女,在几十年的磨炼奋斗和恩怨情仇的碰撞与纠葛中,虽然分道扬镳,却是藕断丝连。三名同窗好友,在共和国的旗帜下相伴成长,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面对权欲、钱欲、情欲的陷阱,有的经不住诱惑,贪赃枉法,跌进深渊;有的出淤泥而不染,两袖清风,正义凛然……莫言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当今文坛屈指可数的一流作家,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在《红树林》中,莫言第一次走进了城市,在艺术风格上渐渐从传说、神话、虚幻中走出,将眼光投向身边喧闹真切的现实生活,稳重、理智了许多,少了一点激情、狂乱,多了一些从容不迫的平静。 《红树林》:莫言唯一一部离开高密东北乡的长篇小说:爱恨情仇的复杂描写;全知全能的神秘叙述

会唱歌的墙 《会唱歌的墙》

莫言散文精品集《会唱歌的墙》 本书为我社"当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库"之一。 莫言的散文,一如他作为乡土民众精神图腾的"红高梁系列",小说的藤蔓,亦是理解莫言作品的灯塔。 该书辑齐了莫言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语言才华横溢。其中大量散文谈及作者的故乡高密,故乡已成为莫言借以理解沟通和抒写描摹整个世界的一条必经之路。 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 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 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

食草家族 《食草家族》

《食草家族》是莫言肆意挥洒他的奇崛想象力的长篇小说,堪称汉语文学中将荒诞魔幻发展到极致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充分体现莫言的世界哲学的作品。小说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了生活在贫瘠而又富饶的上地上的祖先们与大自然的关系。历史与现实,人为与自然,视觉、味觉、触觉与魔幻荒诞的想象,浓墨重彩与天马行空的抒写,在这部作品中浑然一体,令人惊叹。 第一梦 红蝗 第二梦 玫瑰玫瑰香气扑鼻 第三梦 生蹼的祖先们 第四梦 复仇记 第五梦 二姑随后就到 第六梦 马驹横穿沼泽

酒国 《酒国》

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奉命到酒国市去调查一个特殊的案子:酒国市的官员吃掉了无数婴儿。但到酒国市的人没有能经得起诱惑的,丁钩儿虽不断提醒自己不喝酒,最后却醉酒淹死在茅厕里。 《酒国》中的官员之所以为官,不是因为他们才华高过他人,而是因为海量,并且食欲旺盛。吃的影响已经到了这样一种地步,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酒国》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反腐小说,莫言在酒国中还通过酒国酿造学院勾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李一斗不断寄给作家莫言的小说中,几乎将整个20世纪中国各种各样小说,从狂人日记到武侠小说,再到魔幻小说、先锋小说之类都戏仿了一遍。 酒国,一般所说为金载沅和金敏贞演的电视剧《酒国/酒之国》,或者为著名作家莫言的反腐小说《酒国》。电视剧《酒国/酒之国》,讲述了一群年轻人为了要把韩国传统的酒文化发扬到世界各地,凭着对传统酒特别的兴趣,他们展开研究工作中产生的苦与泪、热情和爱情的故事。

莫言小说 《莫言小说》

莫言的名字被读者熟知,应该是电影《红高粱》公映之后的事情,这印证了影视媒体对文学界的巨大影响。虽然在文坛上莫言名气很大,也不断获奖,但我一直不喜欢他的文字风格,故不多置评。(宇慧按) 在经历《红高粱》的写作高峰后,莫言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小说如《酒国》及《丰乳肥臀》等,不少的小说集如《红耳朵》及《传奇莫言》亦先后在台湾推出。由于童年大部份时间也在农村度过,莫言自谓一直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所影响,故乡高密的一景一物就正正是他创作的灵感泉源。小时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的,也成为莫言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十三步》>中出现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描写一个人的“变身”,以华丽的语言带出一浪接一浪的神秘。《酒国》则以充满浪漫色彩的描写,绘划出一个盛产名酒地方的故事。《红树林》实现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索更新,是对自己的一大超越。 无论故事的情境气氛是华丽炫目、荒诞无稽还是鬼灵精怪,莫言的丰富想像空间与澎湃辗转的辞锋总是能叫人惊叹不已──诚如张大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所言:“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红高梁家族 《红高梁家族》

站在民间立场上写抗日战争:民间自发的为生存而爆发出奋起反抗的暴力欲望。不管什么人危害了“我”的利益“我”都奋起反抗。 主要情节:余占鳌和戴凤莲、恋儿的恩爱情仇;戴凤莲因父亲贪财而把她嫁给了酿酒的单老板的儿子(有麻风病);恋儿是戴凤莲的侍女。 突出了一种没受道德规范的民间激情,高扬狂野不羁的野性生命力,宣扬暴力,无法无天的性爱,这即使莫言所寻之根,有感于现代生活的苍白。 艺术特色:1、出色的感觉描写。2、多视点的叙述方法。 《红高粱家族》虽然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描写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但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往抗战题材的小说给人的感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强烈对比,塑造的是几乎完美的正义的爱国英雄。而《红高粱家族》中塑造的一些列抗日的英雄却是正义与邪恶的化身,他们是一群独特的,特属于红高粱的英雄,有着鲜活的生命与人性。

莫言《牛》 《莫言《牛》》

那时候我是个少年。 那时候我是村里调皮捣蛋的少年。 那时候我也是村里最让人讨厌的少年。 这样的少年最令人讨厌的就是他意识不到别人对他的讨厌。他总是哪里热闹就往哪里钻。不管是什么人说什么话他都想伸过耳朵去听听;不管听懂听不懂他都要插嘴。听到了一句什么话、或是看到了一件什么事他便飞跑着到处宣传。碰到大人他跟大人说,碰到小孩他跟小孩子说;大人小孩都碰不到他就自言自语,好像把一句话憋在肚子里就要爆炸似的。他总是错以为别人都很喜欢自己,为了讨得别人的欢心他可以干出许多荒唐事。 譬如说那天中午,村子里的一群闲人坐在池塘边柳树下打扑克,我便凑了上去。为了引起他们的注意,我像猫一样蹿到柳树上,坐在树桠里学布谷鸟的叫声,学了半天也没人理我。我感到无趣,便居高临下地观看牌局。看了一会儿我的嘴就痒了起来。我喊叫:“张三抓了一张大王!”张三仰起脸来骂道:“罗汉,你找死吗?”

蛙 《蛙》

自2006年《生死疲劳》出版后,作家莫言似乎进入了创作的冬眠期,一直鲜有新作问世。近日,沉寂了近四年的他终于推出了自己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蛙》。这部小说被誉为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作品以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姑姑这个山东高密地区妇产科医生传奇而复杂的一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闪烁着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和敬意。莫言用文字为生命潜心搭建的神龛,他在神龛前自省、忏悔、祈祷。 ——编者 莫言年谱 1955年2月 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 加入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1981年 开始创作生涯,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 1986年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91年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1997年 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2000年 《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1年 《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 2005年 《四十一炮》获第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2006年 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说《生死疲劳》。 200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蛙》,创作手法别具一格。 小说《蛙》简介

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 《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

小引 此文为纪念一个被埋没的天才而作。 这个天才的名字叫朱总人。 朱总人是我们大羊栏小学的代课教师。他家庭出身富农,本人成份右派。 搜检留在脑海里的三十多年前的印象,觉得当时的他就是一个标准的中年人了。 他梳着光溜溜的大背头,突出着一个葫芦般的大脑门;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眼镜腿上缠着胶布;脑门上没有横的皱纹,两腮上却有许多竖的皱纹;好像没有胡须,如果有,也是很稀少的几根;双耳位置比常人往上,不是贴着脑袋而是横着展开。 人们说他是‘两耳扇风,卖地祖宗’。他的出生年月不详。他也许还活着,也许早就死了。他活着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他曾经对我们说过,当我们突然发现他不见了时,他就到一个能将肉身喂老虎的地方去了。那时他就对刚刚兴起、被视为进步的、代替了土葬的火葬不以为然,他说所有的殡葬方式都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粗暴干涉,土葬落后,难道火葬就先进了吗?又要生炉子,又要装骨灰盒,还要建骨灰堂,甚至比土葬还烦琐。他说相比较而言,还是西藏的天葬才比较符合上帝的本意,但也太麻烦了点。难道老虎还需要将牛肉剁成肉馅?秃鹫其实也未必感谢天葬师的劳动。 他说:如果我能够选择,一定要到原始森林里去死,让肉身尽快地加入大自然的循环。当与我同死的人还在地下腐烂发臭时,我已经化做了奔跑或是飞翔。后来,有一天人们突然想起来地问:朱老师呢?好久没见朱老师了。是啊,好久没见朱老师了。他到哪里去了呢?这样他就从我们生活中消失了。我曾在一篇文章里简单地介绍过他的一些情况,但那次没有尽兴。为了缅怀他、为了感谢他、也为了歌颂他,专著此文。

师傅越来越幽默 《师傅越来越幽默》

离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还差一个月的时候,在市农机修造厂工作了四十三年的 丁十口下了岗。十放到口里是个田字,丁也是精壮男子的意思,一个精壮男子有了 田,不愁过不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是他的身为农民的爹给他取名时的美好愿望。 但命运没让丁十口有田,却让他进工厂当了工人,过上了远比农民幸福的生活。他 对给自己带来幸福的社会感恩戴德,仿佛只有拚命干活才能报答。几十年下来,过 度的体力劳动累弯了他的腰,虽然还不到六十岁,但看上去,足有七十还要挂零头 儿。 早晨,他像往常一样骑着那辆六十年代生产的大国防牌自行车去上班,又黑又 顽固的笨重车子在轻巧漂亮的车流里引人瞩目,骑车的青年男女投过了好奇的目光 后就远远地避开他,就像华丽的轿车躲避一辆摇摇晃晃的老式坦克。一进工厂大门, 他就看到宣传栏前围了一群人。人群里发出阵阵吵嚷声,几个女工的声音高拔出来, 好像鸡场里几只高声叫蛋的母鸡。他心里一阵通通乱跳,知道工人们最担心的事情 终于发生了。 他支起自行车,前后左右地张望了一会,与看守大门的老秦头交换了一个眼神, 叹息几声,慢悠悠地向人群走过去。他心中有些悲伤,但并不严重。不久前工厂即 将让一批人下岗的消息传开之后,他曾经去过厂长的办公室。厂长,那个风度翩翩 的中年人,殷勤地把他让到雪青色羊皮沙发上,然后又让女秘书倒水泡茶。他端着 烫手的茶杯,鼻子里嗅着茉莉花的浓香,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想说的话到了嘴边 却说不出来。厂长小心翼翼地顺了一下漂亮的西服,挺直了腰板坐在他对面的沙发 上,笑着说: “师傅,您的来意我知道,工厂连年亏损,裁人下岗势在必然,但是,像您这 样的元老,省级劳模,即使厂里只留一个人,那也是您!” 人们向前拥挤着,丁十口从人头的缝隙里看到宣传栏上贴着三张大红纸,红纸 上写着密密麻麻的黑字。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的名字每年总要几次出现在这样的 大红纸上,那是他得到了先进工作者或是劳动模范光荣称号的时候。他的身体被年 轻的工人们推来搡去,本来想往前,反而退了后。在人们的谩骂声里,一个女人突 然大哭起来。他听出了那是成品仓库保管员王大兰的哭声。她原先是冲床上的技工, 工作时毁了一只手,后来发了坏疽,不得不截肢保命。工厂照顾因公致残的工人, 安排她当了保管员。 二 一辆白色的切诺基鸣着笛开进了大门。围观下岗名单的人们都把头扭转,看着 那辆沾满了泥土好像刚从万里之外归来的吉普车。吵闹声停止了,众人的表情都有 些呆。切诺基也有些果,喇叭声停了,发动机喘息着,车尾的排气管喷着气,好像 一头预感到了危险的兽,瞪着灰白的大眼,惊恐地观望着,然后它就向大门口倒去。 工人们几乎是同时发出了吼叫,同时挪动了腿脚,转眼之间就把切诺基包围起来。 它前前后后地冲撞了几下,便动弹不得了。一个身材高大的紫脸膛小伙子弯腰拉开 了车门——丁十口认出了那是自己的徒弟吕小胡——一伸手把管供销的副厂长搡了 出来。骂声轰然而起,亮晶晶的唾沫像雨点般落在副厂长的脸上。副厂长小脸煞白, 一缕油流确的头发垂到鼻梁上,他双手抱拳,弓着腰,先对着吕小胡然后对着周围 的人作揖。他的嘴频频开合,但他的话淹没在工人们的吵嚷声中。老丁听不清他说 了些什么,只看到他的脸上挂着一种可怜巴巴的神情,好像一个被当场抓住的小偷。 紧接着老丁看到,自己的徒弟吕小胡伸手揪住了副厂长脖子上那条像结婚被面一样 鲜艳的领带,猛地往下一饨,副厂长就像落进了地洞一般消逝了。

上一页 1 /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