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树增

风卷残云: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五卷 《风卷残云: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五卷》

第一章 北平和谈(1) 1.老蒋后院起火,美国白宫策划换马。南京政府被迫“改弦易辙”。李宗仁提出“五项和平主张” 深刻认识1949年国共两党的北平和平谈判,要从国共两党的关系谈起。在国共两党的关系史上,有过合作,如北伐革命、抗日战争;也有过交恶,如“四一二”清党、十年内战等等。存在于这种合作与斗争之间的,便是国共两党之间因重大事变而举行的政治谈判。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共产国际指导下,作出了与国民党合作,帮助改组国民党,并共同实现反帝反封建的决定。此后,国共两党举行了政治谈判。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共产党人则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同推动北伐革命。两党的合作,极大地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北伐革命,使南中国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好景不长,孙中山、廖仲恺等国民党领袖逝世后,国民党的军政大权逐步落到了右派首领蒋介石手中。1927年4月12日,窃取了革命成果的蒋介石以“清党”为名,发动反革命政变,开始屠杀共产党人,造成十年内战。1936年底,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北上到达陕北。同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在此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捐弃前仇,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导致了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下的第二次合作。此后,国共两党之间在抗日的旗帜下,就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艰苦谈判。其间,打打谈谈,谈谈打打,谈判到底还是以破裂告终。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意图和平建国。但急欲成就霸业的国民党终于按捺不住了,决心使用武力来解决共产党的问题。但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不可一世的国民党却不能不屈“尊”向共产党乞求和平了。 1949年,国共两党之所以能举行和平谈判,主要是双方力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年,蒋介石敢于推翻政协决议,发动内战,靠的是他手里的武装力量和美国的援助。那时国民党有正规军430万人,是共产党军队的三倍半。武器装备更是精良得多。蒋介石以为,几个月就可以消灭共产党军队。但是,这位枭雄高兴早了,他低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代表正义的共产党的力量。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的兵力连后方机关在内仅剩下220万人,正规军只有100多万。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却由120万人发展到400万人以上,而且许多部队已用缴获的武器装备起来。 事已至此,蒋介石不得不承认这个仗已经打败了。不仅军事力量的主力被消灭了,而且国民党统治区的财政经济也已崩溃。物价的飞涨就像脱僵的野马,到1948年8月间,已比抗战前夕上涨300倍。南京政府宣布以金圆券代替法币,结果使经济雪上加霜,更加陷入绝境。 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失败,特别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大量被歼,意味着蒋介石的实力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这使得向来对蒋介石不满的桂系头目李宗仁和白崇禧等颇有些幸灾乐祸。他们立即开始进行反蒋和共的密谋,而以李济深为首的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也积极加以推波助澜,密切配合。 1948年12月25日,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率先发难,自汉口发出致蒋介石的“亥敬”电,抢先打出“和谈”的旗帜,劝蒋“改弦易辙”。在这份话中有话、咄咄逼人的电报中,这位统辖华中数省的大员“规劝”蒋介石:要相机将真正谋和诚意转知美国,请美、英、苏出面调处,共同斡旋和平;应由民意机关向双方呼吁和平,恢复和平谈判,双方军队在原地停止军事行动,静候和平谈判解决。 同时,白崇禧还鼓动他属下的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河南省主席张轸等人通电全国,公开要求蒋介石“毅然下野”,以利和谈进行。此等文电,目的明确,就是倒蒋。此外,白崇禧还电邀与李济深等关系密切的原桂系重要领导人黄绍竤,前往其所在地武汉,密商行动步骤,并派其亲信刘仲容赴上海同中共方面进行接洽。这时,正在香港的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也看准时机,鼓动白崇禧公开反蒋。 对于“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来说,1948年底那段时间真是度日如年,真不好过。可谓是福不双降,祸不单行! 就在白崇禧发难的当天,中共中央通过新华通讯社公开宣布了“头等战犯名单”,蒋介石名列榜首。 几天后,新华社又发表了由毛泽东亲自起草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明确表示了准备反对一切所谓“和平”的主张,说明了共产党必欲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同时,还宣布即将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军事上的失败、白崇禧等人的发难和共产党人的强硬态度,迫使蒋介石不得不考虑下野问题。其实,更令蒋介石伤心失望的是美国政府已有换掉蒋的意思。

王树增的解放战争 《王树增的解放战争》

年纪愈大愈不愿意洗脸 一架带有美军标志的飞机在中国黄土沟壑的上空盘旋。 这是一九四四年七月里的一天。 在此之前,因为很少有飞机在延安降落,这个共产党中央所驻扎的偏僻小城内还没有称得上机场的设施。现在,那个被称为“机场”的地方只是一片较为平坦的空地。 由于手中有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事先亲自起草的一封关于这块空地的规模、走向以及各种可以利用的地面标记的电报,驾驶飞机的美军飞行员很快就发现了那个“机场”,并且迅速地俯冲下去。美军飞行员此刻的行动如同一次氛围奇特的飞行表演。——但是,还是出事了。飞机的轮子刚刚接触地面,左轮猛地撞上一个看似松软实际上异常坚硬的黄土堆,机身立即向左倾斜,瞬间变成一团带着尖厉呼啸的巨大的黄色烟尘,烟尘在接近那片空地尽头的时候戛然而止,机头戳在地上使整个飞机几乎竖立起来,机舱的左侧裂开一个大窟窿。驾驶和乘坐这架飞机的数名美国军人惊魂未定地从机舱里爬了出来。他们显然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他们立即感受到延安炙热耀眼的阳光和浓烈醇厚的黄土气味。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发生在中国的规模巨大的战争——战争的一方称之为“解放战争”,另一方称之为“戡乱战争”——毫无疑问是一场典型的内战。——叙述二十世纪中叶发生在中国的那场规模巨大的战争,必须从战争爆发前一年一架倒霉的美国飞机开始。因为,当那架飞机在跑道尽头变成一团跌跌撞撞的烟尘的时候,站在空地边的延安军民惊骇的叫声以及爬出飞机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迷茫的神色,无疑是中国即将进入的那段动荡岁月和即将爆发的那场战争的极具意味的开端。 那个夏天,美国人急于飞往延安的原因是:首先,中国国民党军队在对日作战中一再失 淮海战役从根本上动摇了蒋介石统治集团的政权根基。 文工团员陈洁被鲜血浸透的棉军衣口袋里,有一本用花布装饰封面的歌本,歌本里面有她刚刚写的一首歌词: 烈火般的战斗, 似我们的青春。 我们高声歌唱, 勇敢地向前进! 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共有八万八千八百一十八名官兵负伤,两万五千九百五十四名官兵阵亡。 一九四九年初,大地冰雪,高天朔风,中国北方的原野上缭绕着年轻的解放军官兵嘹亮的歌声:“我们高声歌唱,勇敢地向前进!”

远东朝鲜战争 《远东朝鲜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几乎没有人怀疑,美国和美军的战争能力;也没有人怀疑,美国和美军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必胜。然而短短五年后,这个国家和这支军队在朝鲜战争中却失败了。强大的美国军队称他们在朝鲜的失败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局”。想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这次战争失败的结局令这个军事强国举国不解,《远东朝鲜战争》真实地再现了这次战争的宏大过程。 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就这样被一个从来没有到过朝鲜的年轻的美国参谋在三十分钟的时间里,分割成了两半。 就在前一天夜里,在战争西线清川江前线作战的中国军队事先没有任何预兆地突然消失了。 自出国以来便在生死中搏斗的第三十八军的士兵们,脸上烟火斑驳,身上衣衫褴褛,他们围着这台收音机站在硝烟缭绕的公路上一动不动。 那座使美军陆战一师无路可绕的桥,叫做水门桥。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一六师三四七团七连司号员郑起于1951年9月30日收到一张红色请柬,上面写着:谨请光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5月29日晚,朝鲜中部大雨如注,看见浑身湿透的洪学智,彭德怀用最低沉的声音说:出事了。 就是把六十三军打光,也要在铁原坚守十五到二十天!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 战争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人类的进步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历史。 人类面对对世纪的展望是:和平与发展。 但是,无论和平的愿望是多么的美好,发展的愿望是多么的深切,战争却每一天仍在地球上发生。 历史在某一个时刻的现在时是:战争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惟一选择,如果这个国家珍视自己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人民的和平生活。 而选择战争意味着一个历史性的提问必须出现:是否能赢得战争?

上一页 1 /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