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昆
![]() |
《公关礼仪》
现在,公关是一个特别热门的话题。那么,什么是公关、什么是公关礼仪呢?我现在就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从国际范围内来看,公共关系这个概念,是20世纪初在美国首先出现的,当时最早使用这个概念的先行者是美国的一个新闻记者--艾维·李。1904年,艾维·李使用public relations这个词来描述公共关系的概念,后来人们把它简称为PR,这就是公共关系的缩写了。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公共关系这个概念,还是翻译成公众关系比较好。其实在港澳地区人们就是把它叫做公众关系,公共关系是我们的一个说法。那么什么是公共关系、什么是公关礼仪?学习公关礼仪应该注意那些要点?这将是我要向各位所介绍的重点问题。 首先,需要具体明确什么是公共关系?什么是公共关系呢?比较通俗易懂的讲法是:公共关系指的是塑造形象的艺术。准确地讲,它是一个社会组织用来塑造自身形象的艺术。 |
![]() |
《金正昆商务礼仪讲座》
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研究。已出版专著、教材12部,发表文章近百篇,共350多万字。是国内知名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政府多部门顾问。 内容简介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由于地区和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对于礼仪的认识各有差异。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逐步形成了外事礼仪规范,也叫涉外礼仪。涉外礼仪就是人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它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外事交往增多。了解涉外礼仪的内容和要求,掌握与外国人交往的技巧则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讲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金振坤教授,从政务、商务和日常生活三个方面,为我们详细阐述和分析了中外礼仪的差别和涉外礼仪的一些常识和要求。他认为,人和人之间有接触才有了解,有了解才能沟通,有沟通才会互动,这是三个重要的程序。 === 礼品赠送5M 1、 送给谁:我保证你喜欢(图书馆找到出生日报纸复印件,我来世界世界是什么样子?) 2、 送什么:西方人讨厌菊花 3、 什么时间:见面之初 4、 什么地点:公事在办公室,私事在家里 5、 如何送:公事最好一把手送 宴请5M:费用、环境、会见、举止、菜单 用西餐紧跟模仿,大家错不叫错 不要用开放问题,不如问:你不吃什么? 客人土,吃洋;客人洋,吃土 招待外国人 外国人不吃动物内脏,不吃淡水鱼(怕扎),不吃头脚(恐怖主义,影响食欲0 穆斯林:不吃动物血,酒。驴,狗肉 糖拌西红柿,炸春卷(中国派)、肉加膜(中国汉堡)、考白薯(甜点、中国布丁) 冷盘、汤、热菜、甜点、水果:让我一次爱个够 和别人搞好关系要善于向别人表示尊重。得罪人常不是原则问题,可有人的最大原则就是恶心你! |
![]() |
《商务礼仪 讲稿》
大家好! 今天我很高兴来到这里与各位共同探讨有关商业礼仪规范的一些话题。如果有讲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在讲礼仪规范之前,我先讲一个小故事。前一段时间,我和台湾爱迪森企管顾问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巫文瑜女士在一起交谈时,她给我讲了一个她自己经历的事情: 有一次,台湾一家公司的老总邀请她到自己的公司去商谈一些事情,希望巫文瑜女士的公司为他策划一些事情,时间已经订好了。到了那天,巫文瑜女士准备去这家公司。出于礼貌,去之前,她先给这家公司的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对方自己要去了。但是对方接电话的拿起电话后第一句却是“喂,你是谁?” 非常不礼貌,巫文瑜女士就说“我是某某,请你告诉你们老总我一会儿就去见他。”对方却大声大气地说“他不在。”接着“啪”地一声挂了电话。巫文瑜女士很气愤,但她毕竟是一位老总,气度大,于是又打了第二个电话。这一次还没等她说话,对方就很不耐烦的说:“已经告诉你了,她不在。烦人。” “啪”地一声又挂了电话。这一次巫文瑜女士真的生气了,从此以后,这家公司老总的邀请都被她婉言谢绝,虽然,这位老总保证不会再出现类似事件,而且还炒了那位接电话的人的鱿鱼。就这么一个电话,这个公司的形象全被毁了。 === 组织活动 会议结束后,有时还会安排一些活动。如联欢会、会餐、参观、照相等,这些工作很繁琐,应有一位领导统一指挥和协调,而且这位领导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才能胜任,同时其他接待人员要积极配合,各负其责,做好自己分担的工作,以保证活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送别 根据情况安排好与会者的交通工具,使其愉快、及时地踏上归程。 ●清理会议文件 ①根据保密原则,回收有关文件资料。②整理会议纪要。③新闻报道。④主卷归档。⑤会议总结。 |
![]() |
《交际礼仪》
每个人都懂得第一印象的重要性,这在商场上尤其重要。因为商场上的交往不同于一般交往,可以依靠时间来考验——可长可短,由自己决定;再者,做生意对人有不同的要求,大家都懂得商界有风险,所以打交道也特别谨慎。前者决定了人们在商务交际中都不愿浪费时间,所以不必也不愿去应付一些与实际无关的把戏,后者则决定了双方不可能一下子就亲密无间。所以第一印象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弄不好就会永远失掉机会,或者使对方更加提防。 好在第一印象是能够创造的。俗话说:“石头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可以根据时间、地点、交际对象的情况来创造环境和气氛,在别人心目中建立一种好的印象。 一般说来,初次见面,要留下好印象得注意下面几点: (1)按照对方习惯的规则行事,不对对方的生活习惯构成威胁; (2)做对方喜欢的事,不做对方不喜欢的事; (3)证明别人的看法和观点是对的,而不是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4)你是否是对方喜欢打交道的那种人; (5)你的举止言谈和对方最不喜欢的那类人没有共同之处。 这几条归纳起来,可以称为“一致原则”、“讨好原则”、“合作原则”、“期待满足原则”和“安全原则 === 5.以得体的妆扮来加深留给他人的印象 选择适合气质的服装、发型、化妆,甚至香味,展现完美精确的专业形象,特别在颜色上多注意,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语言,可以善加运用,深色系代表权威信赖;亮色则引人注目;暖色系则传达温柔且易于亲近的讯息,如果你想增加自信与亲和力不妨选择深色服装,搭配浅色丝巾或围巾等。切忌穿着过于暴露或大胆的服装,例如,紧身短裙或V领低胸上衣,不仅容易让人想入非非,也会使你因怕穿帮而分心。 6.向你的焦虑妥协 掌握害怕的根源。害怕时会有生理反应,是冒冷汗或呼吸急促?当你知道所有可能会有的征兆,就可以透过一些放松的小技巧克服它。 7.说话时语气要坚定 大部分女人都有说话过于急促、细声细气的毛病。说话的诀窍在于音量适当、语调平稳,速度不缓不急,此举显示你对说话的内容信心十足,利用呼吸换气时断句,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嗯啊等语病,内容显得流畅有条理。切忌以疑问句结束陈述事实的语句,以免影响语气的坚定。 8.以恰当的态度接受恭维 大部分女性都有所谓女性自我贬抑倾向,总是习惯性地将别人的赞美向外推拒,如此一来,很容易将自己由主动参与转换成被动接受者,这是很不明智的。下次当有人恭维时,记得以谢谢来代替“你太客气了”或“那其实很简单”这类的客套语,太谦虚也会有损你的自信。 9.要准备犯几个小错误 为了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有时可能要稍微受一些痛苦。但不要自轻自贱。如果有把握之后再去行动,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你在行动时随时都可能犯错误,你所作的决定也难免失误。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放弃我们追求的目标。你每天都必须有勇气承担犯错误的风险、失败的风险和受屈辱的风险。走错一步总比在一生中‘原地不动’要好一些。你一向前走就可以矫正前进的方向;大部分人不知道他们实际上有多勇敢。事实上,很多潜在的男女英雄一生都是在对自我的不信任中度过的。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潜在的能量,那将有助于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甚至克服巨大危机的自信心。记住你有这种能量,但若不付诸行动、不给它们释放出来为你服务的机会,永远不会发现这些能量。 10.另一项有益的建议是,处理“小事情”也要鼓足勇气、采取大胆的行动。 不要等到出现重大危机时再去当大英雄。日常生活也需要勇气——在小事情上锻炼勇气,才能培养出在更重大的场合勇敢地行动的力量和才能。 |
![]() |
《世界各国礼仪禁忌》
1. 涉外活动言行忌 举止忌: 严忌姿势歪斜,手舞足蹈,以手指人,拉拉扯扯,相距过近,左顾右盼,目视远处,频频看表,舒伸懒腰,玩弄东西,抓耳挠腮。 忌话忌: 严忌荒唐淫秽,他人履历,女子私事,工资收入,私人财产,衣饰价值,批评尊长,非议宗教,嘲弄异俗。 语气忌: 严忌大声辩论,高谈阔论,恶言恶语,寻根问底,争吵辱骂,出言不逊。 礼遇忌: 严忌冷落他人,独谈到底,轻易表态,打断异议,纠缠不止,随意插话,随意辞别。 2. 涉外活动拍照忌 在涉外活动中,人们在拍照时,必须不能违犯特定国家、地区、民族的禁忌。凡在边境口岸、机场、博物馆、住宅私室、新产品与新科技展览会、珍贵文物展览馆等处,应严忌随意拍照 === 1. 欧美礼忌 握手忌: 对长者、女子或生人,忌主动而随便地握手 行走忌: 在行进中,忌醉步摇斜、随地吐痰或乱扔废物 路谈忌: 路遇熟人时,忌在路中央交谈或在路旁久谈;与女子路谈,应边走边谈,忌在路边立谈 作客忌: 到亲友家作客,进门后切忌不脱帽和带雨具;与女子对坐,切忌吸烟。 会客忌: 会见客人时,忌坐姿歪斜和小动作,忌家人吵骂或看表询问时间 慰问忌: 探病时,忌久谈;吊唁时,忌先提及死者 |
![]() |
《金正昆谈礼仪之西餐礼仪》
说个实话,西餐这个东西未必合我们每个人的口味。我老婆有一次私下就跟我发表过感慨,说吃西餐啊,吃的是形式,内容上不足挂齿。她跟我她说我跟你吃西餐,我从来没吃饱过。点着红红的蜡烛,铺着白白的餐巾,拿着银质的刀叉,吃的东西半生不熟,没吃饱过。即便这样,她发表一个诚实的感受,可是有的时候你到人家那儿吃饭,比如你跟外商在一块儿谈事,他请你吃西餐,你是没有办法回避。你到国外去有些地方你找中餐,他做得也不地道,往往还很贵,这样的话就有西餐礼仪问题了。 首先我要来简单说说什么是西餐。严格地讲,西餐这个提法是不太严谨的,你很难把西餐是什么说清楚。我们只能这样讲,所谓西餐是指的对西方国家餐饮的一种统称,其基本特点是要用刀叉进食。用餐方式实际上是有三大类别,第一大类别我们称为东方型,就是拿筷子。中国人, ==== 第二,肢体不能够频频晃动。各位,您身边有些人你发现了吗?他喜欢抖,他喜欢晃,椅子都不给你坐正了,来回晃悠,这让人很烦,有心烦意乱之嫌。有同志坐那儿没事,先把手指头给它收拾收拾,掰掰腕,准备决斗。这个不太合适,你腿也别抖,身子也别抖,手也别抖,抖是不太好的动作,肢体晃动在餐桌上是让人心烦意乱的感觉,这个不好。 最后一个关于举止方面我们讲,就是餐具不能发出声音。比如你吃完了饭吃完一道菜下道菜还没来,餐具放下来,有同志拿着没事弹奏鸣曲,敲碗,这就不太合适了,当然这种人很少,一般是孩子才干的事。但是作为我们一个有文明的、有教养的、有风度的现代人,这个在餐桌举止上你要好自为之。 我讲的三点,等距离,肢体不抖动,还有餐具不能发出声音,应该是我们在西餐就餐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最后一个我还要跟你强调一下,西餐跟中餐的宴会一样,它都是重在交际,所以有鉴于此,你一定要注意在交际圈里选择对象,选择话题这样的问题上你要注意。譬如一般你去参加比较重要的西餐宴会,有两个人你是不能绕过去的,一定要跟他打个招呼问候一下,是谁呢?主人和主宾。因为人家是宴会上的主角,有些大型宴会主人跟主宾可能比较忙,但是出于礼貌你要致意一次。当然你也别独霸江山,比如这儿几百口子,都来参加婚礼的,你就盯着人家新郎新娘没完不给别人交流的机会这个也不太合适,但是你不要忘了,向对方致意问候这是人之常情,这是第一你必须交际的。 第二你必须交际的就是你身边的人,你邻座,这个你是不能越过去的。主人把你的位置排在那儿就是想让你跟他交际,你对人家爱搭不爱理,一问三不知,绝对不正眼去看人家一下,这是非常不合适的。第三就是你的所谓意中人,就是你想交际你想认识的人。别有的人我想跟他进行业务的关系,或者有的人我想向他请教,还有的人我就看他顺眼,想交这个朋友,就是你想结交的人,你注意,你想结交的人你去跟他认识,你最好采用一种有效的手段,这个问题我以后还会讲,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请人引见。就是找一个人给你介绍一下,这是西方人一个习惯。比如举个例子,你在我们演播室里听金教授现场礼仪讲座,你想向金教授请教一个问题,金教授可能很忙,中间要休息,他要喘口气,下了课他就颠儿了,走掉了,那你要向金教授请教一个问题,你要真是想把这个事做好了,我给你一个建议,就是你给我们那个主持人容小姐。你跟她说,说容老师,我想向金教授请教一个问题,您帮我跟金教授说一下吧。她要跟我说,她跟我比较熟,说实话她的面子我是不驳的,一般这个事就必须容易搞定。找个传话的,给带话的,这种事就比较好,就是交际需要铺垫,你别直接上去了,金教授认识一下,金教授不知道你是谁。你跟她说清楚你是谁,她过来跟我一说,我们就比较方便。 所以这个关于社交它是有套数的,尤其是在国际交往中,面对外国人的时候,这点要注意。当然,吃西餐跟吃中餐一样,就是要吃好,吃饱,同时要不失风度,要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这是我讲的关于西餐礼仪,谢谢各位。 |
上一页 | 1 / 1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