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东兵
![]() |
《高岗魂断中南海》
第一章 “东北虎”进京 早春的清晨,当长白山的积雪还是银甲鳞鳞,像一座威武雄壮的冷酷 勇士镇守国门时,山海关内已经散发出温馨的气息。微风和河水的湍流显 得格外幽雅,渲染出神州大陆的和平宁静的独特景象。 透过专列窗户的玻璃,高岗专神地凝望著飞逝而过的田野、村庄和城 镇,使他的胸脯里感到分外凉爽、舒畅。是啊,新中国成立已经两年多了, 被战争折腾得百孔千疮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除了南方数省还有 零星的土匪活动外,大陆各地基本上恢复了正常的秩序。现在,正如毛泽 东所指出的那样,迫切的任务是赶快行动起来,为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 新中国而努力奋斗。这是近百年来,许多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理想。而这 个理想,将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变为现实。这无疑是件功垂千秋的大事 业,高岗感到了一种兴奋和光荣。 四十七岁的他,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已经担任中共中央束北局书记 多年,建国时又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使他充分享受了权力给他带来 的各种乐趣。高岗绝不会以此为满足,他曾掰着指头算过,在中央除了毛 泽东外,其他几位领导人论功劳、论资历,没有比他更高更充分的。他完 全真可能成为毛泽东的第一位助手。这点,在一个月前陈伯达来束北了解 五反情况时所透露的消息,更坚定了他的这信念。 陈伯达虽然担任着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职务,但他一直是毛泽东 最信任的秘书,理论上很有一套,所以高岗不敢轻视他。陈伯达到来时, 毛泽东特意给高岗写了一封信,说∶“为了解束北五反斗争的情况,派陈 伯达同志到沈阳看一看,有时间的话去长春哈尔滨两处看一下,一星期到 十天回来再去上海一带。陈到后请你给他以指示。” 高岗在别人面前可以趾高气扬,居高临下地发号施令,但他对陈伯达 却表现出了少有的热情和谦恭。他待陈伯达为上宾,亲自陪看他参观、吃 饭、跳舞、并向他介绍了许多情况。在他的领导下,东北提高了市民食品 生产和保障了足量供应;广泛地调整了年度生产不足的工业,落实了对民 族资产阶级和手工业的政策,使重工业和消费品产提高了一到二倍,党政 机关整顿了组织纪律,惩治了各种腐败现象特别是三反五反的深人开展, 根除了不法资本家和腐蚀国家生命力的祸根,对于军事装备和武器的生产 和供应,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武器弹药上都保证了抗美援朝的基本需要。 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政绩在所有的同事者中,都是应该名列前茅的。 “毛主席对你的工作非常满意。”陈伯达在酒足饭饱之后,打着饱嗝 对高岗大献殷勤,“主席夸你是年轻有为的大政治家,很有一种办大事的 风度。我看得出来,在中央政治局委员中,你是最有希望的一个。” “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高岗故意长叹一声、试探着说∶“我 常常产生一种功成身退,让年轻人干的念头。革命成功了,我最大的愿望 就是好好过几天安宁日子。从参加革命以来,我一天忙忙碌碌,我乎没有 一刻闲暇的机会。整天都被工作和会议塞得满满的。唉,费力不讨好,总 有那么几个小人在我背后叽叽喳喳,捣我的鬼,实在没意思!” 陈伯达并不傻。他旱就听出了高岗这番话的真实含义。虽然高岗很能 干,很有气魄,但他并不是把自己陷人事务堆中的那种苦干家。高岗办事 很有条理,工作、休息和娱乐安排得非常精密,几乎分秒不差。他的这种 对工作认真和周到,甚至用到了玩女人身上。高岗自己在喝酒多了时、津 津乐道地给他讲过一晚上玩五个姑娘的事。 |
![]() |
《秦城冷月:江青传》
062 山西省太原市黄志明非法出版师东兵《秦城冷月》案 063 “完全如实地写江青能出版吗”——访《江青秘传》作者朱仲丽 064 周恩来、林彪、陈伯达等谈江青 065 江青两保周总理 066 张思之如此无赖,所以江青拒绝指定的辩护律师 067 究竟是在污蔑江青,还是在污蔑中国共产党? 068 和主席生前身边工作人员谈江青 069 壮观天地:毛泽东为李进同志题照 070 马社香:平易近人的江青 071 廖安民:我在庐山见到的江青 072 李家骥:江青参与的湖北土改 073 李家骥:江青参与的武训历史调查 074 叶永烈:查清江青的年龄以及入党之谜 075 江青驯烈马 076 江青和靖边县小河的干女儿卜兰兰 077 李家坪慈父接爱女 行军路江青赠秋衣 078 唐纳参加欢迎毛泽东的酒会 079 毛主席和夫人江青接见美国作家斯特朗 080 徐明清与江青关系的事实真相 081 冯友兰忆江青 082 1963年秋江青同志一句语重心长的话 083 秦虹云与江青 084 浩然谈江青 085 浩然手上有百多个右派作家致江青的效忠信 086 黄廉:关于江青等中央领导同志关注我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事的回忆 087 江青:与美国作家维特克谈《武训传》 088 姚保钱口述:有关“某军长为江青牵马提鞋以示效忠”的一段往事 089 章含之就乔冠华与江青的关系所写的交待材料 090 江青受“审”时的辩护词 091 崇文区清洁队工人齐振刚:工贼时传祥反毛泽东思想的罪行 092 范继宗:血的控诉(控诉时传祥) 093 上海公安局“走资派”整江青同志黑材料,罪该万死 094 彻底砸烂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黄赤波 095 江青越“坏”,精英们越是喜爱 096 评一篇好文章《毛泽东给江青的信》(1966.07.08) 097 辛鸣:从《致江青的信》看毛泽东晚年心态 098 何云峰:众说纷纭解玄奥——毛泽东致江青的信研究评析 099 说说江青:患难时的“投机” 100 老田:说江青的讲话导致武斗升级是有悖历史事实的 101 江青同志论反对武斗 102 李木森:不能把江青“文攻武卫”讲话当作1967年各地武斗的主因 103 刘海粟女儿刘蟾否认关于江青的谣传 104 刘蟾:“所谓刘海粟为江青画裸体素描完全是虚构,父亲当时根本不认识江青。” 105 星逝夜潭:刘海粟和“裸体素描” 106 范复拜:关于“极左”和“左派”一点看法 107 公道自在人心——网友对何亮亮《江青是谁的粉丝》的评论 108 柳鲲鹏 :江青的别有用心 109 尺觳:关于文革混乱的责任问题和江青的问题 110 张宏良评江青 111 秋石客:江青死亡迷底 112 “你办事,我放心”的下句是“有问题,找江青” 113 大石调 阳关三叠——读李树《历史点评:江青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有感 114 辱骂江青和吹捧章子怡、宋庆龄背后的理性和非理性 115 从江青、章子怡、刘翔等看精英们的双重标准 116 秦全耀:江青去后,现代戏舞台少芳草 117 革命红灯万代明—一记《红灯记》创作过程中的两条路线斗争 118 江青与《红灯记》 119 殷承宗:以江青同志为光辉榜样,做永远忠于毛主席的革命文艺战士 120 向六十年代中国文化革命的伟大旗手——江青同志致敬! 121 江青同志与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斗争大事记 122 澳共(马列)主席希尔同志发表文章赞扬江青同志培育的革命样板戏 123 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团长松山树子撰文赞扬江青同志遵照毛主席教导从事文艺革命 124 日本《读卖新闻》:江青对京剧改革立下功劳 125 向文化革命旗手江青同志学习 126 如何认识历史和令人遗憾并落井下石的赵燕侠 127 (诗) 深夜 (一,二,三) :纪念李云鹤(江青)同志! 128 江青颂 目录 下一页字号:大 中 小 001) 序 沉默的历史和会说话的笔 有位哲人说过:历史是不会说话的,但是文人的笔可以说话。 老实说,我至今还没有准确地弄懂这位哲人的本意。我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实践来实现我的追求和理想的,我想别人也脱离不了这个轨迹吧。任何人、任何集团对某个历史的结论都是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和利益的产物。时间会给一切历史人物以公正的结论的,不同的只是长短而已。 我曾经这样形容历史的真相:它有时像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姑娘,亲切地在向你招手;有时它又像狰狞的猛兽,使人不敢接近和正视;它像甘甜的清水,喝罢令人荡气回肠;它又像苦涩的泥浆,饮之叫人摇头不已。历史,是用血泪和汗水凝成的教材,是无数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它就像一座巍峨的大山,沉重得叫人拖不动,拉不走;面对它,如果没有一定的勇气,只能挥泪而低头默语,绝不敢高声说话。古往今来,多少想见庐山真面目的研究家望着它,不是绕道而走就是后退回府,为了揭开罩在它脸上的面纱是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的,他们同样要盘算一下为此是不是值得。 我从来认为,历史不应该是某些人的专利。任何人和任何集团都没有任何理由及资格剥夺人们对历史的研究和看法。历史永远是属于整个社会和整个人民的。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历史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够歪曲和篡改历史。即使强权者能够凭借权力伪造历史,但只是暂时的。得逞于一时和得胜于永远毕竟不是一回事。 大概从产生文字以来,用文字记载历史就成了统治集团或政治家们总结经验和标榜自己的工具。于是就产生了数不清的雇佣文人或御用秀才。与此同时,也就出现了多如牛毛的历史书卷。截然相反的记载和互相矛盾的故事也就引起了后来的学者理不清的笔墨官司。这些现象,过去有,现在更多,今后也不会绝迹。好在记录历史的工具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精确,越来越趋于完整,但是篡改历史或歪曲历史的人和现象还是时时出现。 在历史舞台上进行过各种表演的人,不管他是英雄还是丑角,也不论他是代表进步还是代表反动,他们的所作所为到一定的时候同样不属于自己,整个社会和整个人民有权对他们的行为评头论足。政治家的作用是对国家和社会作出影响、作出贡献,而他们接受人民和社会对他们的裁定及评分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政治家没有个人自由”的另一层含义。 这,正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是整个世界的必然走向。 凡是不允许人们对他们的领导人评头论足的社会和集团,不管他们怎样地标榜和自吹,也掩盖不住他们屁股上的专制和封建的烙印。尽管他们可以雇上一批无聊文人为他们涂脂抹粉,为他们歌功颂德,为他们辩护鸣冤,为他们伪造历史,但是那一切都不能流传百世,到头来只能给后人增加一些茶余饭后的笑料。有一种奇谈怪论:写某个人或某个政治行动,必须首先经过他们的批准或认可,否则就是大逆不道。于是乎,各种令人肉麻的溢美之词便充满了他们的传记和评论文章之中。你在台上么,那就只准说你好而不准说你坏,直到把你说成是“光辉”的圣人;你已下台或成为“千夫指”么,那就活该你倒霉,非得往你头上泼污水,倒垃圾,直到把你说得理该“千刀万剐”、“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方可罢休。 正直的作家们,对此历来嗤之以鼻。 |
![]() |
《中国第一冤案》
刘少奇、邓小平赴杭州请毛泽东回京主持工作 刘少奇、邓小平刚坐定,毛泽东就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他们面前:“北京情况怎么样?我批了一张大字报可能要惹点祸是不是?”刘少奇说:“我们希望主席回京主持工作。”“我看还是由你 来相机处理运动中的问题吧,”毛泽东很柔和地说,“我回去也是按老章程办。你们干,我总结理论,这也算分工嘛。”是怎么一回事?看来我也成了黑帮了吗?”陆平忧郁地问道。 李雪峰听起来也很吃惊,他叹了口气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和你一 样,同样被打了一闷棍,这下可苦了我了。” 这么说,广播这张大字报和毛主席想得不一佯。”张春桥睡意全 无,他对政治有一种浓厚的兴趣,钻研起来是会连命都拼上的。“我看,那位中国 的赫鲁华夫又要错误地估计形势,想搞第二个‘二月提纲’了。” 姚文元当然知道他说的“中更多的时间是看材料、打电话,研究和了解北京文化革命的形 势。那块鸟语花香、绿得深沉迷人的地方绝非是供游览之处。卫兵在一条畅通无阻 的柏油碎石道路上巡逻;那是一条无形的分界线,旅游者不允许越过那儿。但那,已经两次提出了撤工作组的意见。今天是7月22日,我再 次提出这个意见,工作组留在学校毫无进步意义,只能阻碍革命。请记录员记下我 的意见,以便查对。” 李雪峰注意到了这位中央文革小组长的表情,他,不是等于承认这段话就是 指我们吗?这种对号入座的事尽量少干。当然,如果陶铸、任重这些人能站出来顶 住,也好。我就担心这段话出自毛主席的手笔,那就很不好办。” “据说是张春桥起草的。”邓小平说。 |
上一页 | 1 / 1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