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聿温
![]() |
《“九一三”事件考证》
九一三”事件考证 文前部分 前言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神秘莫测、功过鲜明的人物,当属林彪;最惊心动魄、错综复杂的事件,当属“九一三”事件。 1971年9月13日,一个使中国乃至世界瞠目结舌的日子。 0时32分,一架编号为256的三叉戟飞机,在没有夜航灯光和一切通信保障、机组人员来不及上齐的情况下,从山海关机场强行起飞。 几乎与256号三叉戟飞机滑跑、起飞的同时,8341部队的追兵赶到,眼看已无法阻止飞机起飞,机场上枪声、呼喊声、汽车马达声,乱作一团。 1时50分,256号三又戟飞机向西北方向飞行了一个多小时后,在中蒙边界414号界桩上空,突然进入蒙古方向,它越境了! 2时25分,在茫茫夜色中传来一声巨响,256号三叉戟飞机坠落在蒙古温都尔汗,随即草原上燃起了熊熊大火。 事后查明,这架失事的飞机是中国二号人物林彪的座机。机上9名乘员全部丧生,其中包括“副统帅”、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林彪元帅,林彪的妻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办事组成员、林彪办公室主任叶群,林彪和叶群的儿子、空军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林立果。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 “九一三”事件的发生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林彪是权威日重的党的副主席,每天被全国人民敬祝为“永远健康”,其地位仅次于毛泽东,是上了党章的“接班人”,他怎么会“仓皇出逃,狼狈投敌”呢? 林彪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是毛泽东的“好学生”,被公认为“对毛主席最忠”、“跟毛主席最紧”、“毛泽东思想学得最好”、“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举得最高”,他怎么会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企图谋害毛泽东呢? 林彪是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是威名远扬的常胜将军,一生戎马倥偬,用兵如神,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他指挥了两个,挥师四野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他怎么会出此下策,以至满盘皆输、身败名裂呢? 林彪事件的发生,当时在许多人看来简直难以置信。 |
![]() |
《死亡联盟》
“高岗同志算一个。”毛泽东直接点将,“他这几年在东北搞得不错,和苏联同志打交道多,情况熟悉,听说还会讲几句‘赫罗绍’(俄文‘好’的意思)。东北本身,也有一些问题要和苏联同志交换意见,取得谅解和一致。” “我同意。”周恩来说,“我提议王稼祥同志参加。他1925—1930年在莫斯科学习过,回国后1933年又再次赴苏,担任我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他外交方面的经验多,熟人多,朋友多,精通俄语。其他人嘛……”周恩来沉吟开来。 张闻天似乎还在沉思之中,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原则地说:“哦,你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材料是翔实的,观点也清楚。” 高岗还是笑容满面,故做谦虚地说:“观点清楚不等于讲的就对。这几个问题都是新问题,怕讲翁失马,安知非福嘛。” 高岗不吭声了。过了一会儿,他扬扬手,说:“先不理睬他。” 秘书正要退出,高岗又交代说:“晚上安排个宴会,请局的几位主要领导同志参加。我要和大家吹吹风。” 秘书转身往等也将一些项目合并简化。对批发环节征税问题,原来设想过公私区别对待,即国营不征,私商照征。可是,在征求意见时,商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不同意,因为“三反”“五反”后,私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上有困难,应适当会意的光芒。 饶漱石掏出笔记本,把安子文拟定的名单抄了下来。 高岗指着名单点拨一句:“名单的炮制者最害怕人们知道内幕。” 饶漱石狡黠地回应道:“他们不是自认为掌握真理吗,我们不妨做他那个真讳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有错误……但有些具体事情还说不清楚,有些批评意见还弄不明白。” 薄一波话音刚落,还没有等毛泽东说话,高岗霍地站起来,指着薄一波大声说:“你说不清楚,是你根本不想说清 |
上一页 | 1 / 1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