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邢群麟

和名家一起经历唐朝盛典 《和名家一起经历唐朝盛典》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和名家一起经历唐朝盛典:15位名家携你品读唐史菁华/ 邢群麟,杨艳丽编著.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1 (煮酒论史系列) 序一 千古诗话里的绝唱 唐朝,一个最昌盛的国度,一段最旖旎的时节。在时间与空间的坐标上,唐朝是一个让自信与活力恣意绽放的最闪耀的点。如日中天的国力、血脉旺盛的生命力、八面来风的宏大气度共同绽放出一朵让后世叹为观止的盛世莲花。 当你漫步于月光中,徜徉在秦岭之下、渭水之滨,便能听到几千年前就弥漫在这山水间的空灵之声,感受到一个伟大民族的呐喊;当你仰望苍穹,仰望着李白、杜甫、白居易曾经仰望过的天空,一种难以名状的冲动瞬间涌上心头,让你不得不去想唐朝,去寻找唐朝的天空。 “八水绕长安”,唐朝的都城因此得到灌溉,土壤肥沃,物产丰饶;茂盛如青障的秦岭,不仅带来了王维在诗中一再赞美的“深林”、“空林”的景致,更孕育了大气魄、大作为、大自信、大开放的帝国胸怀。 倘若来到今天的西安,仰望苍穹,仰望当年一百平方公里的唐朝都城的天空,能否感受到当年的气魄?在唐朝以前,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九个朝代在这里轮番上演着朝代兴亡与更替的历史大戏,充满着豪情壮志,而且大戏仍在继续,夹着高亢的秦腔徐徐拉开了大幕…… 一曲声势浩大的《秦王破阵乐》奏响了唐人的恢宏气势,思绪跨越千年来到太宗皇帝的登基大典。遥想太宗皇帝当年,手持唐刀,跨下一匹特勒骠,纵横疆场、浴血奋战,为大唐奠基立下赫赫战功;祸起萧墙,玄武门弑兄挟父,一路从“血泊”中走来,登上九龙宝座,“一日之恶”成就“三年之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将天下英雄尽收彀中;贞观盛世,一支胡旋舞跳出百无禁忌的自信。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一个地地道道的君主,一个名副其实的文人,一个才华横溢的风流才子:集多重角色于一身的玄宗,将一个王朝推向了世界之巅,又无情地将它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花开花败终有期限,也许是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摆脱的命运。然而就在这无可奈何中,唐朝人以他特有的品质演绎了一段盛世华年,并让世界记住了中国,记住了唐朝。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大雁塔,多少人文闱及第后,在这里留下诗篇。科举制度,唐朝政治清明强大的一个缩影,莘莘学子由此开始大展宏图、指点江山。然而,世事变化无常,谁料到文人间明争暗斗竟酿成了一场祸乱。大唐的晚秋并不那么平静,一双双觊觎的眼睛盯着那九龙宝座,演绎了一曲大唐王朝的谢幕挽歌。

和名家一起感受汉朝气象 《和名家一起感受汉朝气象》

序一 天朝威武张扬自信 那个时代是令人向往的时代,它威武、自信、阳刚。 汉朝从建国开始就被刘邦这位草莽英雄注入了一种狂狷品质。但是汉朝初期的表现是隐忍克制,行黄老无为之术。这是一个蓄势的过程,于是汉朝由秦末的混乱和贫穷渐渐过渡到统一和富有。在文景两帝的励精图治下,有了长足发展,此时汉朝已经是蠢蠢欲动了,只是时机还未成熟,人们没有看到其张扬的内核。 一切如湖水般平静,可暗流已悄悄涌动。人们休养生息,日渐富足,含而不露,但大气已成。汉武大帝一出,热浪破冰,翻滚风云,时局为之一振,一改昨日之黄老无为,抖擞今朝蓬勃之势,故独尊儒术,而施有为。吸纳天下英才俊杰,为己所用,四方异士豪杰,济济一堂。汉朝雄风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只此一句,即可见当时强汉之蓬勃奔放。“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战神霍去病喊出了他永世不灭的辉煌。一个个英雄豪杰,一批批名臣武将,一位位才子在汉代像炸雷一样陆续涌现,横空出世。 匈奴欺我天汉,历代皆忍之,国以和亲暂求安宁,苦我边疆百姓。人人对其咬牙切齿,却无奈匈奴余威震慑,汉朝只是任人宰割。曾记否景帝含泪送南宫,亲生骨肉去和亲,耻辱没齿难忘。压抑了许久的汉朝,在武帝时终于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大将军卫青、战神霍去病、飞将军李广等,以他们的英勇神武、所向披靡在汉朝边界,将匈奴旺盛了几辈子的气焰全部化为无形。但是这并不是汉朝的终极目标,这个尚武的国家,在告诫天下华夏不可欺以后,一度把马蹄声传到了欧洲,尘土飞扬,人来人往,便踏出一条丝绸之路。一路往西,差点就去了罗马。虽然有人评价汉武帝说他穷兵黩武,可是要不是他,汉族怎可号令天下,使四方夷族皆来朝贺?确实是时势造英雄,从武帝开始,一个民族的自信从此建立了,谁也不敢再欺我中华。开疆拓土,凛冽大漠狼烟,东镇高丽,征伐西域,南安百越,北捣匈奴,使四海之邦国,八荒之蛮夷,无不俯首罗拜,来朝称臣,汉之雄图震天下。 国力强盛带来了民族文化的空前繁荣,马王堆汉墓的出土,见证了那个时候的荣华。那厚厚的竹简汉隶,承载不起天下的庞大,那薄薄的素纱衣,更遮掩不住汉民族的辉煌。从浩瀚的天空到无边的海洋,从广袤的漠北到风沙漫天的西方,一路走来,仿佛听到了马蹄声响。无数的绘画雕刻,在古朴质感中透露出来强大的生命力,两千年里昭示着那个朝代不可战胜的气质。高度繁荣的社会环境,造就了全世界的文化交流中心。骨子里的大气磅礴,再一次以商品的形式,播撒到了全世界。而性格中的飞扬阔达,则以包括宇宙的汉赋,而流传至今。 长安城里风云骤起,王莽篡汉,不多时王姓垮台而刘秀登基,汉朝经过一点震荡之后,更显沉稳与恢弘。光武帝止戈为伍,天下安定,百姓称中兴,时人更比武帝时安康。东汉王朝如日中天,不再挥洒它的张狂,而是转而变得底蕴内藏,由锋芒毕露变得高贵内敛。汉朝气象里从此多了博大。

和名家一起澹看清朝风云 《和名家一起澹看清朝风云》

序一 风云散尽且放歌吟 今人不愿读清史,尤以晚清史为甚,因为翻开来看,不是疮痍的故土,就是丧权的条约,愤懑之情远大于自豪之意。有人说,读汉史宜在山野,与朝阳共赏,感受浩瀚磅礴之气势;读唐史宜在月下,携一壶美酒,酌饮雍容华贵之丰腴;读宋史宜在茶社,捧一盏香茗,品味浅唱低吟之慵懒;而读清史则须在僻室,伴一盏孤灯,慨叹国仇民恨之悲戚,正如陈寅恪先生所描绘的,“家国旧情迷纸上,兴亡遗恨照灯前”。 晚清史虽然只是历史的一段,却因为它的沉重,压迫得其余部分也扭曲了,弥漫上悲凉的基调。其实一部清史,延绵三百年,屈辱有之,豪情亦有之,假若能够透过荣辱,淡看其中风云变幻,倒也不失为一部波澜起伏、情节紧凑的长篇史话;或者,假设(仅仅是假设)你没读过的话,更像是历史送给我们的一个色彩艳丽的“潘多拉盒子”。 隐藏在这个神秘盒子之中的,是四种形态各异的风云。

上一页 1 /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