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苏公探案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桥?;赤壁怀古》 这阙词是大宋一个名唤苏轼的名儒所作。这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别号东坡,眉州眉山人氏,自小天资绝妙,过目成诵,乃人中骐骥,有通今博古之学、经天纬地之才。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亦是当世名家,世称“三苏”。嘉佑二年四月八日,苏轼一举而中。文坛泰斗欧阳修见得苏轼文章,惊诧不已,叹道:“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恐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矣。”此时刻,苏轼才二十岁。 话说大宋神宗天子在位,拜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为宰相,此人也是一代奇才,博闻强记、殚见洽闻,目过十行、书穷万卷,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王安石入仕以来,兴利除弊,颇有声望,后经韩魏公举荐,升为扬州知府。神宗年间,拜为宰相,封荆国公。上至天子,下及百姓,无不称其贤,以为昆山片玉、伊周再生。惟有同朝文臣苏洵不以为然,作《辨奸论》讽之:“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镜。 ”王安石闻之,很是不快,但其素来重才,以苏轼为槃槃大才,世间罕见,有意委以重任。不想苏轼为人孤傲,对王安石新法颇有微词。王半山暗闻,遂恶之,便在天子面前贬论苏轼不是。宋神宗深信不疑,苏轼无奈,只得请求外任。苏轼外任多年,颇有作为,深受各州府百姓爱戴。往来各州府间,苏轼游览名山大川,了解民俗风情,留下颇多绝妙诗赋及传奇故事。 |
《真凶阴魂》
谨将此文献给那些因医疗事故无辜丧命的病人及那些捶胸顿足、呼天抢地、刺心裂胆、肝肠寸断的家属!! 伴随着低沉而又强烈的轰鸣声,一架Z航空公司的大客机自空中徐徐降落下来。 不多时,机场侯客大厅的荧光屏上闪出一行字,与此同时,广播里传来女播音员柔和的声音:从北京飞来的某次班机已经安全抵达!数十人不约而同的站起身来,涌向乘客出口处,探头跷足望着过道,意图从出来的乘客中辨认出自己的目标来。最前面一个戴眼镜的十八九岁姑娘急不可待的举起了一块大大的制作精美的白色纸牌,并左右摇晃着,丝毫不顾及站在她身后人的感受。 那姑娘身后几个人满脸厌恶,很显然,看不惯她的放肆、张扬、不文明,但没有人说话。那姑娘一如既往的摇着牌子。其中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终于忍不住说话了,希望她不要把牌子摇来晃去。那姑娘回过头来,白了那中年男子一眼,嘴里嚼着口香糖,鼻子哼了一声,面无表情的回了一句:我乐意! 那中年男子听了这话,脸色一变,一脸的不悦,讨厌的瞪着那姑娘。姑娘身旁另一个四十五六岁的中年男子满面堆笑,连声说对不起,随后从姑娘手中拿过那白色纸牌,看样子他二人是父女。 |
《东方雨探案之阴魂不散》
(一) 东方雨探案系列已完成《杀人动机》、《电话谋杀》、《谁是真凶》、《阴 魂不散》、《五蠹之虫》五篇故事,现推出《阴魂不散》一篇,此文未加修改, 其中难免有所纰漏及错误,敬请原谅。 一 苏老太太的遗体终于入殓了,那一刻,哭声大作,她的儿子苏炯抚棺痛哭, 几近昏死,声音嘶哑低沉却又幽长,如同荒原长夜中的狼啸。悲伤、劳累使他变 得呆滞,除了哀嚎还是哀嚎。旁人目睹此情此景无不感慨伤叹。儿媳屈玉贞、女 儿苏灵、女婿胡贶在苏炯身后低头抽泣,面无表情,仿佛石蜡像一般,良久也未 见几滴眼泪滚下。幸亏苏炯的悲伤痛哭状吸引了众人的注意,使得这一幕才合情 合理。一个人死后,有人伤心痛哭流涕不能不说是对其人生在世的一种评定。 |
上一页 | 1 / 1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