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
![]() |
《我们仨》
有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我和锺书一同散步,说说笑笑,走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太阳已经下山,黄昏薄幕,苍苍茫茫中,忽然锺书不见了。我四顾寻找,不见他的影踪。我喊他,没人应。 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锺书不知到哪里去了。我大声呼喊,连名带姓地喊。喊声落在旷野里,好像给吞吃了似的,没留下一点依稀仿佛的音响。彻底的寂静,给沉沉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凄。往前看去,是一层深似一层的昏暗。我脚下是一条沙土路,旁边有林木,有潺潺流水,看不清楚溪流有多么宽广。向后看去,好像是连片的屋宇房舍,是有人烟的去处,但不见灯火,想必相离很远了。锺书自顾自先回家了吗?我也得回家呀。我正待寻觅归路,忽见一个老人拉着一辆空的黄包车,忙拦住他。他倒也停了车。可是我怎么也说不出要到哪里去,惶急中忽然醒了。锺书在我旁边的床上睡得正酣呢。 我转侧了半夜等锺书醒来,就告诉他我做了一个梦,如此这般;于是埋怨他怎么一声不响地撇下我自顾自走了。锺书并不为我梦中的他辩护,只安慰我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是的,这类的梦我又做过多次,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往往是我们两人从一个地方出来,他一晃眼不见了。我到处问询,无人理我。我或是来回寻找,走入一连串的死胡同,或独在昏暗的车站等车,等那末一班车,车也总不来。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 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 已经是晚饭以后。他们父女两个玩得正酣。钟书怪可怜地大声求救:“娘,娘,阿圆欺我!” 阿圆理直气壮地喊:“Mummy 娘!爸爸做坏事!当场拿获!”(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称呼,随口叫。) “做坏事”就是在她屋里捣乱。 我走进阿圆的卧房一看究竟。只见她床头枕上垒着高高一叠大辞典,上面放着一只四脚朝天的小板凳,凳脚上端端正正站着一双沾满尘土的皮鞋——显然是阿圆回家后刚脱下的,一只鞋里塞一个笔筒,里面有阿圆的毛笔、画笔、铅笔、圆珠笔凳,另一只鞋里塞一个扫床的笤帚把。沿着枕头是阿圆带回家的大书包。接下是横放着的一本一本大小各式的书,后面拖着我给阿圆的长把“鞋拔”,大概算是尾巴。阿圆站在床和书桌间的夹道里,把爸爸拦在书桌和钢琴之间。阿圆得意地说:“当场拿获!” |
![]() |
《走到人生边上》
2005年一月六日,我由医院出院,回三里河寓所 。我是从医院前门出来的 。如果由后门太平间出来,我就是”回家”了。 躺在医院病床上。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题目: 走到人生边上。一回家,我立即动笔为这篇文章开了一个头 。从此我好像着了魔。给这个题目缠住了,想不通又甩不开 。我寻寻觅觅找书看,从曾经读过的中外文书籍——一例如 《四书 》《圣经》。到从未读过的,手边有的,或请人借的例如美国白壁德 ( Irvin; Ba bbitt 18 65-1933 )的作品,法国布尔热 (Paul Bour;et 1852 1935)的 《死亡的意义》。读书可以帮我思索,可是我这里想通了,那里又堵死了 。 年纪不饶人 。我又老又病又忙 。我应该是最清闲的人,既不管家事,又没人需我照顾 。可是老人小辈多,小辈又生小辈,好朋友的儿女又都成了小一辈的朋友。承他们经常关心,近在北京、远在国外的,过年过节,总来看望我。我虽然闭门谢客,亲近的戚友和许许多多小辈们,随时可以冲进门来。他们来,我当然高兴,但是我的消闲就保不住了。 至于病,与老年相关的就有多种,经常的是失眠、高血压、右手腱鞘炎不能写字等等 。不能写字可以用脑筋,可是血压高了,失眠加剧,头~晕地,就不能用脑筋,也不敢用脑筋。怕中风,再加外来的干扰,都得对付。还得劳心 。 《走到人生边上 》这个题目,偏又缠住人不放。二 00五年我出医院后擅自加重降压的药,效果不佳,经良医为我调整。渐渐平稳 。但是我如果这天精神好,想动笔写文章,亲友忽来问好,这半天就荒废了,睡不足,勉强工作,往往写半个字,另一半就忘了,查字典吧,我普通话口音不准,往往查不到,还得动脑筋拐着弯儿找。字越写越坏 。老人的字爱结成一团,字不成字,我也快有打结子的倾向了 。 思路不通得换一条路再想、我如能睡个好觉,头脑清楚,我就呆呆地坐着转念头。吃也忘了,睡也忘了,一坐就是半天,往往能想通一些问题。真没想到我这一辈子,脑袋里全是想不通的问题。这篇短短的小文章,竟费了我整整两年半的时光 。废稿写了一大叠,才写成了四万多字的《自问自答》。 |
上一页 | 1 / 1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