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成君忆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同样是一个孙悟空,从前大闹天宫,那么强烈地试图改变这个世界,其结果却是惨遭失败,被压在五行山下不能翻身—经过一段漫长的取经之路,他不得不屈服于“紧箍咒”的魔力,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结果却赢得了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西游记》所讲述的,其实就是孙悟空从“改变世界”到“改变自我”的一段成长历程。本书试图使用一种新的解读方式,来研究《西游记》这部历久弥新的文学名著。 当我们的脑袋像那块仙石一样迸裂,当孙悟空从我们的大脑中一跃而出,我们的心就一刻也安静不下来。齐天大圣孙悟空,原来就是中国成语“心猿意马”中的那只“心猿”。“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其实就是我们的心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西游记》讲述的是一个人如何通过控制自己的意念,去寻找人生的真理,造就功德圆满的职业生涯。

成君忆新作:像园丁那样管理 《成君忆新作:像园丁那样管理》

从《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个好员工》到《渔夫与管理学》,再到这部《像园丁那样管理》,我好像经历了一段不可思议的人生之旅。有人说,我近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一个广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蜕变成了一个颇受争议的管理学专家。 我不是专家。这么多年来,虽然我一直是一个企业服务者,却眼睁睁地看着那么多的企业关张,无力拯救它们的命运。我也经常和一些上班族谈论压力管理和跳槽的话题,却很难对他们的人生提供有效的帮助。我实在是一个很无能的人,徒有虚名而已。但是,我很愿意做一个上下求索的研究者。我一边做研究,一边写作,一边应邀到全国各地去讲学,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客串起老师的角色。 有两种角色的老师。一种是向导,为人们传道、解惑。一种是师傅,向人们传授某种操作性的技术。我很不幸地充当了第一种角色,引来了那么多的争议。许多朋友支持我的言论,但也有相当多的人不以为然。 现在回想起来,我之所以成为一个颇受争议的人,完全是因为我的不懂事。我经常为此感到痛苦。

千里走三国 《千里走三国》

你可能听过三国的故事,但你真正了解三国的历史吗?你可能读过《三国演义》,但你知道刘备、曹操、诸葛亮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吗? 自2008年春踏上千里三国之旅,近一年的时间里,成君忆走遍了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浙江等地的三国遗址,以边走边看、边想边写的形式,完成了《千里走三国》的创作。作品既对当前某些学术超男的历史观点进行了冷静认真的批判,又以超越政治学和军事学的视野,从历史学和管理学两个方面,对三国时期社会局势之所以发生剧烈变化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回答了曹操为什么受到现代社会的追捧、刘备为什么遭到人们误解、关羽的赤兔马有着怎样的文学含义、诸葛亮为什么被称为“卧龙”、赤壁大战的背后存在哪些令人费解的奥秘等诸多问题。 千里走三国 媒体推荐语 你可能听过三国的故事, 但你真正了解三国的历史吗?

爱情经济学 《爱情经济学》

听成君忆先生讲课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他是一位有着作家气质的学者,也是一位有着学者风格的作家,这样的双重身份使得他比其他的学者更懂人性,也比其他的作家更务实。在引人入胜的讲学中,他对于文化、对于历史、对于管理学的那些思想,像烛火一样闪烁着,令人为之惊动而生反省之心。在管理咨询与培训行业,他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尽管人们并不一定认同他,却很愿意带着自己的耳朵,跟随他度过一段意犹未尽的学习时光。 有人形容成君忆先生的治学特点是左手人文、右手财经。问于成君忆先生,他却自称是一位文学青年。但他这位文学青年,却在我们这个经济学社会里开创了一个流派,名之为“管理文学”。所谓“管理文学”,包括两个定义:第一,用文学的方式研究管理;第二,用文学的方式诠释管理。比起他的讲学,他的写作似乎更有成就。在中国,在海外,在管理学领域,他的那些富有文学才情的作品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

《水煮三国》 《《水煮三国》》

话说人生大势,成败与否,在乎一心。通俗地说来,无论富家儿郎或寒门子弟,无论市井小民或工商巨贾,每个人都在用他自己的理念决定、进入他的生存状态,并且把他的生存状态解释为成功、失败或者命运。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很好地诠释了思想与命运之间的互动关系。出身贫寒的少年刘备,又用自己的人生历程,很好地诠释了这句经典名言。 刘备是河北省涿州市的一名学生。因为幼年丧父,全靠寡母养家糊口,日子过得异常艰苦。上高三那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刘备上完晚自习回到家,看到母亲还在昏暗的灯光下缝着棉靴。刘备说:“妈,这天寒地冻的,早点睡呀!” 母亲回答:“你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我多做一双棉靴,就可以多卖十块钱,好给你凑足上大学的学费。” 刘备蹲在母亲膝前,鼻子一酸,泪水就要涌上来了。他呜咽着说:“妈,上大学要花很多钱的。我们家太穷了,这点钱能派上什么用场呢?别做指望啦!” 母亲听得肩头颤抖了一下,问他:“难道你准备在这个穷窝里过一辈子吗?” 刘备苦涩地说:“那有什么办法?可能,这就叫命中注定吧?” 母亲放下针线,看着她的儿子,说:“我小时候读过《三字经》,还能思考一些问题。你说的命中注定,究竟是人之初的事呢,还是人之后的事?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也许能帮助你找到答案。” 一只鹰蛋从鹰巢里滚落了出来,掉在草堆里。有个人发现了他,以为是一只鸡蛋,把他拿回家去,放在鸡窝里。鸡窝里有一只母鸡正在孵蛋,他和其他的鸡蛋一样,被孵化了出来。 于是,他从小就被当做一只小鸡,过着鸡一样的生活。由于长相古怪,许多的伙伴都欺负他。他感到孤独和痛苦。 有一天,他跟着鸡群在稻场上啄谷子。忽然,山那边一道黑影飞掠了过来,鸡们惊慌失措,到处躲藏。等到危机过去,大伙儿才松了一口气。 “刚才那是一只什么鸟啊?”他问。 他的伙伴告诉他:“那是一只鹰,至高无上的鹰。” =========== 成大业若烹小鲜——《水煮三国》 近日在《国际金融报》上读到连载《水煮三国》,感觉不过瘾,于是买了来,一睹为快,深觉趣味盎然。 它有趣味。作者巧妙地以人所共知的三国人物为载体,将市场管理、营销的诸般道理渗透于一个个故事之中,讲解得通俗快意,令读者在开怀一笑中受到启迪,在笑过之后你就学会如何解那一道道难题。 它有内涵。这部书具有很高的谋略学价值。尽管作者和出版商将其定位于“管理学”范畴,但我觉得它实际上已超乎一般管理学著作而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市场谋略学”。 它有特色。作者构思巧妙,“融三国智慧与管理精义于一体,寓至理于谈笑之中”,将一系列经济学、市场学、管理学的理论观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一本正经”为“调侃幽默”,亦庄亦谐,雅俗共赏,格外适合读者求新求异求活求趣的胃口。作者知识渊博,占有资料丰富,借“三国人物”之口,旁征博引,将东西方的市场谋略精华“煮”于一炉,妙论迭出,再加上文学性的叙述风格,令读者大快朵颐。 纵观成君忆在《水煮三国》中阐发的市场谋略学,全书二十三章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一是职场创业的生存谋略,二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谋略,三是团队互动的交际谋略,四是料敌制胜的营销谋略。这四大类内容中贯穿着一条红线,就是以人为本,以智制胜。 在开宗明义的第一章“创业时代的七堂必修课”中,作者通过“刘备”由备战高考到进入国际知名学府四年深造的心路历程,生动地诠释了人的心态(思想)与命运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决定了成功的最大概率,决定了成功的全部学问”这一生存谋略的铁律。团队建设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着力应对的基础工程,但往往又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难点。 本书将著名的“木桶理论”——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加以引申: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据此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均衡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强大的整体,企业才不会变成一个“漏水桶”。 “把梳子卖给和尚”是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的营销故事,然而本书对此却作了颠覆性的批判,成忆君认为这个故事实际上是在鼓励一种商业欺诈,与真正的营销谋略风马牛不相及。市场竞争成功必需的首要条件,是恪守高尚的创业信条。 在坚持诚信的基础上,作者极力推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攻心”谋略。他以“诸葛亮”之口罗列了女人和顾客的21个类比,形象风趣地说:“做生意和追女人的诀窍,其实都只有四个字:攻心为上。”为了达此目的,他进一步列举了市场营销中需要关注的顾客的12个动情点,提出了应对商场变化的上中下三策,从而圆满地回答了“蚂蚁能否绊倒大象”这个需要以谋制胜的营销难题。 其间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异彩纷呈,一段段鞭辟入里的分析令人耳目一新。面对市场激烈竞争的沉重压力,作者也体现出殷殷的人性关怀,教给读者消除心理重负的谋略:采用前瞻性的时间管理,避免无谓的事务性干扰;保持忙碌,分散心理压力;及时采取行动,着手解决困难困难就变得不可怕;专心于工作,可以忘却许多莫名的烦恼;细数生活中值得感动的事,可以直接改变自己的心态。 “能攻心即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一脍炙人口的名联,概括了以诸葛亮为代表的三国谋略家们的智慧精华。在我看来,其实它也可以借用来说明《水煮三国》这部书在谋略学上的创新成果。(管益农)

上一页 1 /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