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河
![]() |
《刀见笑》
川人安昌河,身胖,喝酒爽,“出手”麻辣,专“捞偏门”。王侯将相、达官贵人难入其法眼,却将三姑六婆之辈,三教九流之徒,书写的活色生香、荡气回肠。剃头的,杀猪的,算卦的,做媒的,玩鸟的,爱茶成痴的……猛一看,那些人也许就像是咱身边的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可在安昌河笔下,却个个身怀绝技,色艺俱佳。在扑面而来的种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危机中,那些底层人物靠一招鲜,吃遍天,总能一一化解,令人咂舌!再一看,那些奇人虽身怀利器,内心里却有一点小狡黠,小怯懦,小念想,可不就是咱身边的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嘛。 看了安昌河的传奇小说,会有两大后遗症:其一,见到一技傍身的人物,比如等待一碗拉面的时候会痴想,不知这位面相和善的拉面师傅,会不会在某个月黑风高的晚上,飞檐走壁,用拉面绞杀恶霸?其二,此后再看不得酸文假醋、矫揉造作的文字。安昌河的传奇,就像是川菜,麻辣鲜香,那个过瘾,吃完了再去尝寡淡淡、甜腻腻的,嘴巴里还不淡出鸟来? 鉴于此,翻开安昌河的传奇小说前,请三思。那可是重味的,会爽得人热血沸腾,陡生大丈夫豪情;也会呛得人鼻子发酸,不知不觉流下妇人泪来。 ——毛晓青 《山海经》主编 菜刀传奇 一、十八锤 十八锤是安州有名的铁匠铺,既是铺号,也是铁匠的名。这名号有来历,故事很传奇,很精彩。 在安州城西城东,各有两家铁匠铺子,城东的姓张,城西的姓王。两家铺子的手艺都很精湛,连官家制造刀枪,都是找的他们,今年找你,明年找他,不偏不倚,谁也不落下。因为两家都远近有名,因为掌锤的都是锻造的名师,所以人们总喜欢拿他们比,比谁的手段更高明,谁的本事更了得,结果总没结果。 各穿各的鞋,各打各的铁,本来是井水不犯河水,相互得了的事情,可偏偏那王姓铁匠有一天多喝了两杯,听见旁边有人议论他和张姓铁匠究竟谁更了得,糟子犯贱,脑门一热口出了轻蔑之语。他说:“你们怎么能拿那张铁匠跟我比呢?我是谁?他什么东西?就他那手艺,跟我比,你们不怕辱没了我?” 一阵风就把话传到张铁匠的耳朵里,他哪里受得了,上门找到那王姓铁匠,说:“你别诋毁我,咱们比一比,谁要输了,就别再打铁了,改磨豆腐去。”王姓铁匠也是个血性人,说:“好,比就比。”结果两人开了炉子,面前各摆了一把锤子一块铁,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打出一把锋利的好刀来。 |
![]() |
《菜刀传奇》
“曹司令本来是完全可以突围的,但是因为病情加重……咳!我是罪人啊!因为贪婪,种在曹司令肚皮上的玉观音,并不是梁老先生给我的那个翠玉观音,而是……而是我在一个摊贩手里花几个铜钱买的。”老头哀叹一声,“一代抗日名将,一位民族英雄,却因为我的无耻和贪婪……” 年轻人听得出了神,他那原本飘忽的眼神现在定定的,似乎还没有从那故事里抽身出来。 老头和老妇对视了一眼,都看着年轻人。 年轻人悠悠地缓过气来,好像经历了一次长途跋涉似的,喘息不止。他看了看面前的茶水,艰难地鼓动着喉头,吞了口口水,喑哑着嗓子问:“你说的,都是……真的” 老头抹了抹眼角的泪水,一脸哀伤与痛苦。 年轻人飘忽的眼神像寒露一样,慢慢凝结起来,变成了如同当初的冰凉,钉子似的落在老头怀里的盒子上。 “听了这么多故事,你还是想要?”老头问。 “志在必得!”年轻人说着慢慢站了起来,从箱子里面拿出手枪,指着老头。 “该结尾了。”老头说。 “你说什么?”年轻人问。 “我说故事,故事该结尾了。” 老头幽幽地说道,轻轻打开盒子,拿出那对玉观音,然后慢慢举起,“啪”地摔在地上。 “天啦,那可是宝贝啊!你疯了么?”年轻人尖叫一声,只见玉观音成了碎片,“哗啦啦”飞溅得到处都是。 “所谓宝贝,不过是贪婪与血仇的代名词。”老头悲切地说道。 年轻人脸色煞白,浑身颤抖,过了半晌,才慢悠悠缓过气来。 |
上一页 | 1 / 1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