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萨苏

科学院的故事 《科学院的故事》

科学院故事之一 陆汝钤院士的视力问题 在外出差,忙碌中不及多写东西,且把当年在科学院见到的几件名人趣事随手写下,让弟兄们见识见识所谓学问大家的形象,博大家一笑吧。 院士陆汝钤先生,数学所人称“小陆”(因为所里还有一位老陆 – 老一辈数学家陆启铿,)是萨爹通家之好,称为大师兄,此人才华过人,但眼神一向不太好。 一九六零年萨爹入科学院,华罗庚亲自出题面试,结果萨爹考得满目红叉,惨不忍睹,只得了二十多分。他这人好面子,寒碜的受不了,既然没有及格,也不想让人家来赶,自己收拾行李就要走。 自行车上放了被窝卷,也免不了挂些漱口缸子毛巾之类的零碎,萨爹凄凄凉凉推到所门口,就碰上小陆师兄,师兄非常亲热,说来啦?华老给你面试了吗? 萨爹说,唉,试了,才二十多分。。。 陆师兄大喜,道:好啊好啊,华老的规矩,得分就是及格,你能得二十多,不简单啊。 唔。。。萨爹琢磨过味来,感觉顿时逆转,,看来我没有不及格啊!那也就是说我能留下了?想到这里不禁一点激动。 就在这时候,萨爹看见师兄定睛瞧他车上的行李,不禁又有些心虚,如果师兄问起来,如何回复呢? 却见陆大师兄扶扶眼镜,道:卖破烂阿?噢,你来没几天么,怎么这么多破烂? 萨爹%%¥#%……——**!!! 这是萨爹说的,我没见着,但是到我上数学所自习写作业的时候,陆先生的毛病依然如故。--直到初中我们家就一间屋加一个厨房,没地方写作业,只好去萨爹的办公室,没办法,那时候数学所的子弟差不多都是这样,条件如此。 那天,我写作业,叔叔阿姨们干活聊天,挺热闹,这时候陆先生就来了。 只听他在门外使劲的跺脚,把鞋子在擦脚垫子上用力的蹭来蹭去,进门来还在看鞋底,眼中满是厌恶的神情。 萨爹就问他:咦,怎么了?

海东碎叶 《海东碎叶》

日本的黑社会是有名的,一般说法叫“暴力团”,尤其是“山口组”,在日本提起来就象拉登一样。神户滩区的六甲山麓有一座双子星形状的酒店,豪华气派,到日本第一年年底,公司抽奖撞上狗屎运,我和妻子去住了一天,才发现这里是山口组的老巢。 发现这个,是因为我们入住的时候,大堂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精美的东西,花篮,好酒,水果,还有新鲜的海鱼龙虾,外面的人还在不断的送进来。好奇之下一打听,才知道山口组关西支部就设在这个楼里,送这些东西是因为一位老大刚被人家一枪给打残了(原因好像是跟另一个什么组的老大的老婆“不伦”),底下各个分舵的弟兄送礼来慰问。这不过是小意思,据说阪神大地震的时候,来慰问的黑社会小头目把慰问品从酒店一直堆到山下,兵库县出动了好几十名县警帮忙维护秩序呢。 这地方风景如画,老大们真会找地方。 开始有些紧张,后来发现山口组的人虽然眼仁儿翻着一股子戾气,但对住客都彬彬有礼,决不惹是生非,而且内部上下级等级十分分明,一副盗亦有道的样子。 教我日本语的老师说,山口组这样的组织,内部管理很严格的,不亚于一家跨国公司,而且纪律如同八路军,热心公益不扰民,成员违规,惩处也很严厉。 那么,这些黑社会靠什么活着呢?日本的中小企业门口多有一个木牌,写着:“暴力团追放”。翻译成中国话不那么通顺,意思还是可以明白。真正支撑暴力团的,是高利贷,色情和娱乐业,暴力团为了争夺这些灰色产业,粉色产业的控制,经常爆发激烈的争夺,而一旦控制了自己的地盘,就可以日进斗金,吃喝不愁了。 这三个领域,说起来令自幼耳熟“腐朽的资本主义”如我辈有时候觉得日本人挺可怜的。 先说高利贷,这在日本是合法的。借高利贷哪儿都有,但日本人是最好的对象,他们爱好虚荣,讲究排场,比中国人还厉害,朋友间还不借钱,

梦里燕赵 《梦里燕赵》

作家萨苏移民去日本前,祖母和他进行了一番长谈,把当年萨家与日本人之间的恩怨一一道来。 曾经和平的燕赵,乡人为关公和颜良修庙引发过哪些有趣的纷争?来自异国的修女马神婆如何造福乡里?抗日战争中,闯关东的祖父怎样死里逃生,又见证了大帅张作霖被刺?祖母的表哥晋梦奇司令如何指挥千军万马,最后慷慨赴死? 《梦里燕赵》一书由中国书店出版社近期出版。本书为旅日作家萨苏纪念其祖母及乡亲的倾情力作,笔调生动,情节曲折。书中另收录了发生在70年代,北京一个会武功的科学家的传奇故事《京师铁拐李传奇》。 梦里燕赵 第一部分 我对燕赵这地方的了解,最初是从祖母那里听来,她讲得多是成精的黄鼠狼、会炼丹的狐狸、帮寡妇挑水的刺猬等等,好像可以开动物园。而书本上看,从荆轲到张飞、赵云,燕赵这地方,似乎是一个和战争、刚烈相牵系的地方,而我祖母所描述的燕赵,却迥然不同,她的看法,那块土地给她最深刻的印象,还是——和平。 和平的燕赵 我对燕赵这地方的了解,最初是从祖母那里听来,她讲得多是成精的黄鼠狼、会炼丹的狐狸、帮寡妇挑水的刺猬等等,好像可以开动物园。而书本上看,从荆轲到张飞、赵云,燕赵这地方,似乎是一个和战争、刚烈相牵系的地方,而我祖母所描述的燕赵,却迥然不同,她的看法,那块土地给她最深刻的印象,还是——和平。

京味九侃 《京味九侃》

京味九侃 这年头形容自己人跟自己人干起来,有一句新发明的俏皮话叫做“共产党打八路军”。共产党打八路军的事儿咱没见过,共产党的警察拿解放军开涮可是听邻居说过,这主角就是咱们派出所的秦老所长。 一、抓闹事大妈(1) 在东四住的时候,翻墙就是派出所——咱当然不会没事就翻进去,那不是吃饱了撑的么?但派出所里边热闹的事儿可见得多了。 1985年5月19日,这日子肯定好多球迷都记得,好像是中国球迷第一次闹事,也是闹得最理直气壮、气魄雄浑的一次。刘心武写过一个“五一九长镜头”,纪录整个事件的经过,还得了一个什么奖,可见此事影响之大。 “五一九”之战,说起来当时中国队的实力是远在香港队之上的,队员踢球没有今天这么多毛病,曾雪麟也是相当出色的一个好教练。无奈比赛之前被炒得太热,球员心理失衡,碰上香港队的主教练郭家明外号“小诸葛”,算度精确,巧妙利用了中国队的急躁心理,结果软柿子居然砸了硬核桃,二比一干掉平即出线的中国国家队。 赢就赢吧,足球是圆的。偏偏郭家明还用了让当时中国球迷极其不适应的“赖皮”打法——拖延时间。香港队员一碰就倒,一倒就动不了。这种今天已经到处可见的战术当时国内无论踢球的还是看球的还真没见过,于是大受影响,以至于李辉急了拖着香港队员的两条腿往外拉。其结果当然是场上场下都越来越躁,北京人怎么说?搓火啊!终场一声哨响,比赛结束了,闹事儿也开始了……

梦里关山 《梦里关山》

萨苏本名弓云,汉族,祖籍河北,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保利大厦做侍应生。自此先后在美国通用电气、AT&T、诺基亚、AMECO等公司工作,现为一家美国公司驻日的网络工程项目主管,住在日本关西的小城伊丹市。因为亲戚中有几位文史方面的专业人士,养成对文史的爱好,现兼任《环球时报》驻日本记者,曾出版过《中国厨子》、《嫁给太监》、《梦里关山走遍》、《北京段子》等书。其新浪博客点击量达1600万以上,被评为2006年度新浪最佳写作博客。 2008年底,其新浪博客点击量已经超过六千万,发表日志壹千玖佰余篇,当选新浪博客2008年度十大草根博客之二。 另有新书《京味九侃》。 ?我们办公室的大销售 2005-12-06 16:36:05 一 “神”的眼睛 刚到外企工作的时候有点儿紧张,不知道这里边都是哪路神仙,怎样的神通。观察了一番以后,慢慢就有了感觉,这些兄弟里面,端的不乏妙人。比如……我们办公室的销售们。 外企里面,衣冠楚楚的销售们,永远是公司的核心和柱石(希望这样的称呼不要引起大家“衣冠禽兽”的联想来),因为他们直接为公司创造利益。大家一般的看法,销售人员,都是嘴尖皮厚,狡诈万端,见缝能插针的家伙。以兄弟的观察,其实满不是那么回事。大多数销售都是心地宽厚,善于体贴别人的好同志。 兄弟在青岛作项目的时候,是小萝卜头儿,负总责的是位性格开朗的大销售。一次和对方老总喝高之后忽然要开项目会,这位醉眼朦胧的大销售就去当翻译。看着他跟关公似的,弟兄们紧张阿,这位大哥可是不紧不慢,到得台上滔滔不绝,声若洪钟,-- 我寒阿,老外讲的和他翻的驴唇不对马嘴,纯仗着经验丰富,靠自己的理解居然也能把事儿说得清晰明白,让客户老总大点其头——这套功夫把两边都抹得流光水滑、服服帖帖。这位我们北京办公室最早的销售阿南,清华毕业,现在到加拿大去了,阿南的特点是幽默风趣,客户都忍不住被他感染,生活上也是这样。 比如,他生了个儿子,叫做南博文,中文说起来就挺好听。可巧兄弟对日本史感兴趣,就问他:南大哥这儿子到日本一定镇,明摆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啊! 他一乐,说:不是,你读读看。

八方风雨 《八方风雨》

萨苏本名弓云,汉族,祖籍河北,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保利大厦做侍应生。自此先后在美国通用电气、AT&T、诺基亚、AMECO等公司工作,现为一家美国公司驻日的网络工程项目主管,住在日本关西的小城伊丹市。因为亲戚中有几位文史方面的专业人士,养成对文史的爱好,现兼任《环球时报》驻日本记者,曾出版过《中国厨子》、《嫁给太监》、《梦里关山走遍》、《北京段子》等书。其新浪博客点击量达1600万以上,被评为2006年度新浪最佳写作博客。 2008年底,其新浪博客点击量已经超过六千万,发表日志壹千玖佰余篇,当选新浪博客2008年度十大草根博客之二。 另有新书《京味九侃》。 ? 2005-12-12 11:05:15 足球是个不容易写的话题,该写的专业的记者朋友们已经写了太多。写什么呢?想起来当年毕竟看了国安不少的比赛,就写写国安队吧,不过,不想写那些“大腕儿”了,中国足球哪有大腕儿啊,倒是国安的一些二流战将,还有些留在我的脑子里,信手拈来,也许当初喜欢过足球的朋友还记得这几位。 -刘新伟- 我一直认为,说刘新伟是一个特别出色的守门员也许有争议,但说他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守门员绝对没有争议。刘在北京国安队长期担任第二守门员,只能说是命不好,上面有一个姚健压着,没有他表现的机会,1999年姚健负伤,他才得有机会正式出战。说他有特色,是因为刘反应非常快,常常匪夷所思的扑出必进之球,同时又是个中国足球界少见的赛场兴奋型选手,一上场就嗷嗷叫,活跃万分。我离开北京前看的最后一场比赛是国安对延边,那一场刘新伟扑出了一个点球。不过,刘的命的确不好,不就姚健就复出了,后面又冒出一个更年轻的杨士卓等着,他只好转到青岛,遗憾的是青岛队要培养自己的小朱,明明刘技高一筹,还是不能独领上场机会,这几年没有看,估计,这个喜欢在门口上蹿下跳的家伙恐怕是慢慢要淡出了。 也有媳妇熬不成婆的,刘新伟就是。

世界海军史探奇 《世界海军史探奇》

"陛下,给我一条纵帆船出海一战吧,让我把英国佬打得灵魂出窍。" 假如这是在中世纪,这样敢于挑战大不列颠的军官固然有些鲁莽,至少会获得勇敢刚毅的美名。 然而,当德国皇家海军菲力克斯·冯·卢克纳尔少校当面向威廉二世皇帝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时光已经到了1916年,且不说德国海军在日德兰海战刚被英国人打得缩回基尔港口不敢出门,这位少校提出要用来和英国人交战的居然是要一艘帆船!这个时候,对于大多数水手来说,帆船早已成为一种古董了阿。 因此,从上述要求判断,冯·卢克纳尔少校需要的大概不是一条帆船,而是一个比较好的精神病医生吧。 然而,威廉二世却认真的听取着这位少校的"疯话"。 不是每一个帝国的少校都有机会和皇帝陛下来一番这样的恳谈,但是卢克纳尔不是一个平常的少校,他是德国著名贵族卢克纳尔家族的长子,普鲁士伯爵,他的家族世代盛产骁勇善战的骑兵将领。更让威廉二世相信他没有疯的原因是这位皇帝对此人的经历了如指掌。卢克纳尔伯爵相貌堂堂,是德国贵族中的另类,他从小富于反叛精神,胆大心细,善于独出心裁。此人13岁就混上远洋轮船,用假名当过货船的侍者,灯塔看守员,救世军团员……甚至还混到墨西哥的军队里当过兵,他还当过铁道工人甚至农民,纯粹是为了锻炼自己。这家伙没有在墨西哥的内战中把性命送掉,相反发了一笔小财,说明卢克纳尔天生就是那种冒险家。 此后,伯爵进入航海学校,当了八年海军士官,从海军出来,先后五次见义勇为,抢救落水儿童--错了,不仅是儿童,还有妇女和寻短见的。(邪了,老萨活了这么大,一回也没有碰上,怎么他老碰上往水里掉的人啊,……)因为这些事迹目击证人们要求给他授奖,他却学雷锋拒绝领奖。当然最后这些事迹还是被宣传了出去,以至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战争爆发的时候,卢克纳尔伯爵正以少校身份在公海舰队服役,亲身参加了惊心动魄的日德兰大海战。 威廉二世因此认定卢克纳尔少校的独出心裁并非发疯,而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 卢克纳尔的确有自己的主意,他向威廉二世再次解释:"我们海军的头儿们认为我是在发疯,既然我们自己人都认为这样的计划是天方夜谭,那么,英国人一定想不到我们会这样干的吧,那么,我认为我可以成功地用古老的帆船给他们一个教训。"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卢克纳尔独特的思维,他的想象力浪漫而实用。 一位被他俘虏的意大利船长写过自己被俘的经过,也能够反映卢克纳尔的狡诈--"那艘帆船的船长很客气地请我到他的船上做客,我们走进他的船长室,在桌子前坐下。就在这时,整个桌子忽然落下--原来这桌子下面是一个电动的升降台!等我明白过来,周围已经有二十只枪指着我的脑袋,而那位风度潇洒的船长则脱去制服,露出了德国海军的军装,宣布我和我的船成了他的俘虏……" 这自然是伯爵的手笔了,把饭桌变成可以升降的笼子,既体现了卢克纳尔的想象力,也体现了德国人热衷机械的特点。 威廉二世被说动了,他同意了卢克纳尔的计划,用一条帆船去袭击英国人的海上航线,指挥官当然就是卢克纳尔本人。--他赌对了,卢克纳尔没有疯,倒是几乎让大英帝国的海军部差点儿疯掉。

天下英雄 《天下英雄》

萨苏本名弓云,汉族,祖籍河北,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保利大厦做侍应生。自此先后在美国通用电气、AT&T、诺基亚、AMECO等公司工作,现为一家美国公司驻日的网络工程项目主管,住在日本关西的小城伊丹市。因为亲戚中有几位文史方面的专业人士,养成对文史的爱好,现兼任《环球时报》驻日本记者,曾出版过《中国厨子》、《嫁给太监》、《梦里关山走遍》、《北京段子》等书。其新浪博客点击量达1600万以上,被评为2006年度新浪最佳写作博客。 2008年底,其新浪博客点击量已经超过六千万,发表日志壹千玖佰余篇,当选新浪博客2008年度十大草根博客之二。 另有新书《京味九侃》。 武功,可以分为内家与外家两类,《水浒》中的梁山好汉也不例外。 看《新龙门客栈》,铁柱贺虎一场好杀,惊天动地斩关而去,飞沙中一段对话 – 问:这会不会是周怀安? 答:不会,周怀安不是这种江湖功夫。 梁山好汉中,这种江湖功夫的代表人物是邓飞,燕顺。 这种功夫,可以充分体现人物个人的威猛,实战经验丰富,常有气拔山兮的表演,但在绝顶高手面前也难免被人抓住破绽一击而破。 李逵,把这种武功发挥到了极限,整个水浒中,李逵上阵没有一次真正的完败,就在于他把自己的杀气提升到了极点,以压路机式的气概盖住了对方一切的机巧。 当然,战场之下碰上燕青的小厮扑,铁牛就不灵了。 鉴于这种功夫出自绿林,我们不妨称为外家功夫,带着血溅八方的豪气。 周怀安的武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武功,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武功,而是凝聚着历代高手的智慧和经验。

嫁给太监 《嫁给太监》

嫁给太监》前言 “夏一跳”只能算个很普通的太监,他会点儿武艺,还会点儿烹饪,他交过“杨梆子”这样的朋友,见过扬言要奸慈禧的大盗,但是没有“小德张”那样的财势,也没有寇连材那样的传奇。要说有点儿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居然有个女孩子肯嫁给了他。 而且,这一嫁,就过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日子。 《嫁给太监》前言 这本书写的是太监和一个嫁给太监的女孩子的旧事。 今天已经不可能看到太监了,但是,和太监有关的东西,在北京和其他很多地方,依然时不时可以看到。

蜘蛛 《蜘蛛》

,就在这个世界上和你我擦肩而过。 有一句座右铭老萨十分推崇,所谓“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深山和净土这类理想主义的东西和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既然如此接近,那么,说江湖就在我们身边,也不应该算是过分的说法吧。也许,我们身旁匆匆走过的人流中,就不免有几位类似小李飞刀或者陆小凤的侠客呢,只不过我们肉眼凡胎,看不明白罢了。 说到江湖,萨就忍不住想起了黄象明黄大侠。。。 哪儿来的黄大侠?

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 《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

《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萨苏.rar 《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TXT下载 我出生于1945年12月,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了几个月。但在我有记忆开始,上一辈人有关东洋鬼子、矮东洋、东洋乌龟的回忆就不绝于耳,日本兵如何烧镇上的房子,如何强暴花姑娘,逃难的日子如何艰难,当良民如何受屈辱,都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镇上不止一处火烧白场(被火焚毁的房屋废墟)有的依然荒废,有的已成为我们游戏的场所,有的已被新建的房屋覆盖,但老人们都能一一指认,哪一处是长毛(太平天国部队)烧的,哪一处是日本兵烧的。 有关抗日战争的课文、歌曲、小说、戏剧、电影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成长,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奇袭阳明堡、狼牙山五壮士、白求恩,《松花江上》、《保卫黄河》、《游击队员之歌》、《太行山上》、《延安颂》、《抗大校歌》,《鸡毛信》、《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烈火金钢》、《野火春风斗古城》、《地道战》、《红灯记》、《沙家浜》,持续不断地加深着中国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革命群众的英雄形象和日本侵略者、汉奸、伪军、卖国贼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面目。 记得1957年我刚随父母迁居上海,日本商品展览会在上海举办,这是战后第一次在上海升起日本国旗。据说,要不是政府防范在前,肯定会有爱国青年将它扯下。但另一种声音也逐渐增强要把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人民区别开来:日本人民反对战争,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愿意与中国友好,现在正在与美帝国主义及日本反动派作斗争,所以我们应该支持日本人民的反美爱国斗争。每年的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纪念和日本禁止原子弹、氢弹的活动,中国都会派代表团参加,特别是对日本人民反对‘日美安保条约’斗争的支持更有集会、游行等多种方式。1960年夏我在上海参加高中入学考试,作文的试题就是《给日本朋友的一封信》。 文化大革命期间,反修的口号越叫越响,苏修(苏联修正主义)成为头号敌人,对日本人民的支持又增加了收回北方四岛。为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在国家干部范围内放映日本反动影片《啊海军》、《山本五十六》、《日本海大海战》。中学教师算是干部,也属观看范围。其中一次我正带学生在农村劳动,接到通知专程赶回上海看半夜一场。尽管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对第一次看到正面显示的日本军容还是十分震惊。 在这些资料中,我看到的分明是一个个当年的中国人,他们或刚烈、或勇猛、或聪颖、或机变,用他们的脊梁扛起那个时代中国的命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写这本书,并不是为了呼唤战争,更不是呼唤复仇,而是希望以此唤醒我们对这些中国的脊梁的回忆。在那样苦难的时刻,依然有那样多的人为了这个国家义无反顾,捍卫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尊严。 似乎,这个话题已经在远去,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到了最危急的时刻。然而,在我看来,今天疲惫归家的工程师也一样,满身汗水吃着盒饭的民工也一样,七十年前的人们和我们今天所作的,本质上并没有区别,那都是一件事情。那就是重建着中国人的信心。 当我陪同日本的来客走进北京机场,并看到他们为这座崭新的建筑之现代化、之规模宏大而目瞪口呆时。我想,七十年前那场战争中牺牲的人们,所期待的,莫过于此。 感谢山东画报出版社的朋友们,特别是秦超编辑,是他们促成了此书的完成和出版,并把凌乱的原稿整理成一本可看的书。本书的大部分篇章,采用了日本所存资料中的一些材料,但是,也有一些文章,基本采用中方史料,特别是最后几篇人物传记性质的作品,在这里向提供有关资料的朋友致谢。 也感谢葛剑雄老师百忙中为本书作序。葛老师是我钦佩的史学前辈,能够得到先生的指点,是我极大的荣幸。 因为作者并非专业史学人员,文章中疏漏错误在所难免,尚请读者朋友不吝赐教。

上一页 1 /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