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SE
![]() |
《HCSE教材总结篇:路由》
路由第一章 一、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由IETF开发的基于链路状态的自治系统内部路由协议,当前使用的是第二版,RFC2328,特点如下: 1、 可以适应大规模网络,上百台路由器; 2、 路由变化收敛速度快,如果拓扑结构变化,立刻发送更新报文; 3、 无路由自环,使用了最短路径树算法计算路由,从算法本身保证了不会自环; 4、 支持VLSM(变长子网掩码),描述路由时携带网段的掩码信息; 5、 支持等值路由,到同一目的地址多条等值路由; 6、 支持区域划分,减少占用网络的带宽; 7、 提供路由分级管理,使用4类不同路由,按照优先级别:区域内路由、区域间路由(两种优先级都为10)、第一类外部路由、第二类外部路由(优先级为150); 8、 支持验证,基于接口的报文验证; 9、 组播发送,在有组播发送能力的链路层上以组播地址发送协议报文。 二、 ROUTER ID,一个32BIT的无符号整数,在整个自治系统内唯一,协议号89,配置命令:ROUTER ID 1.2.3.4,察看命令:SHOW IP OSPF,如果没有手工配置,系统优先选择LOOPBACK端口IP地址为ID,如果没有配置LOOPBACK端口,会从当前接口IP地址中自动选择一个 IP地址作为ID。 三、 OSPF将不同的网络拓扑抽象为四种类型: 1、 STUB NETWORKS,接口连接网段中只有本路由器自己,比如局域网; 2、 POINT TO POINT,通过点到点网络与一台路由器相连,比如DDN; 3、 BROADCAST OR NBMA NETWORKS,通过广播或NBMA网络与多台路由器相连 4、 POINT TO MULTIPOINT,通过点到多点与多台路由器连接。 注意:NBMA要求全连通。 |
上一页 | 1 / 1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