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张欢

《一个大四女生的非常日记》 《《一个大四女生的非常日记》》

星期天,忽然心血来潮,想到榕树下的校道上走走。高大的校门依旧兀自伫立,恍惚中仿佛回到了从前,真希望一切并未改变。 曾经熟悉的一草一木无不牵动着我的思绪,然而事到如今,早已物是人非,让人忍不住慨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经意间四年弹指一挥,大学生活就这么过去了。虽说,今天和昨天只隔着一道透明的墙,你看得到里面,却无法再走入。有时候在暗夜里面壁想起那 些人、那些事,心里有种肿胀的感觉。 已经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过这么一段文字了——大一是理想主义,大二是浪漫主义,大三是现实主义,大四是批判现实主义。也许是因为大一适合憧憬,大二适合恋爱,大三已对现状了如指掌,而大四呢,却是面临抉择了…… 铁打的大四,流水的“兵”。年年都有大四生,但是大四对于每个人来说却永远只有一年。对于我来说,大四是刻骨铭心的,仿佛是从一楼爬到四楼,终于就要精疲力竭了。而爱情、求职、友谊又时时纠缠着我们原本脆弱的心灵…… 没有上过大四的人,是无法体会到我们内心的这种失望与希望交替而来的煎熬的;没有找过工作的人,是无法体会那种身心俱疲的焦灼感的。 一个人一串故事,悲喜自知。 浓郁的树阴遮住了校道上方的阳光,昔日自己坐过四年的教室此刻已然空空荡荡,一如我此刻落寞的心情。想起自己曾经在人工湖旁的那条椅凳上坐过,曾经在食堂靠窗的那个位置眺望过篮球场上的帅哥,曾经在教室的门外面对王枫潸然泪下…… 记忆中的大四是茫然而美好的。昔日夹尾巴做人、合群同流的谨慎已被独来独往、展现自我所替代——可以带上一杯喷香的咖啡去自修,也可将粉色的丝巾艺术地缠于脖颈,更可装扮得鲜鲜亮亮在舞场尽情地跳一曲Disco。学累了,在教室外的小路上哼着歌拜访玉兰或腊梅;洗衣时则在盥洗室吊噪子唱京剧;月光下在草地上光着脚丫悠然起舞;至于逃课去看艺术电影,熄灯前在宿舍后门口一气吃10块臭豆腐,还有夕阳太极……感觉是多么美好! 当我们不得不告别母校,告别熟悉的老师和同学走出校门时,我忍不住回头张望,那时候的我常常想着盼着有一天我们能够再回到母校,重温往日的记忆,畅谈从前的过往,然后,指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庞,告诉朋友们,那时的我们曾经和他们一样…… 正在我出神的当儿,忽然被一个暑期留校的小师妹认了出来,她将同伴扯到我的面前,惊异地指着我叫出声来:“你不是那个谁谁谁吗?” ======= 想起刚刚经历的大四,这人生变化的岔路口,为考研、出国、工作而忙碌奔波,考研的同学免不了发几句牢骚,做几个痛苦状;要出国的同学也不轻松,虽然有了寄托(GRE和TOFEL可天天还是要亲吻ABC约会公教,嘿嘿,争取申请到全奖可不是什么唾手可得的容易事儿。 至于像我这样选择了踏入社会工作一族,也并非完全是逍遥一派,学士不如狗,硕士满街走,博士还能抖一抖”这只有三阶的金字塔上,区区的本科毕业生只能委委屈屈地处于最底层了带有几分无奈,可还是可以学学阿Q狠狠地幽他一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精神胜利法有时候很必需也很管用的如果不深究它初衷,那么它正面效应和外部效应可是不容忽视的 大四日子里,无法再轻描淡写的还有爱情。似乎有人做过统计,结果显示:大学里的爱情到最后真正胜利的只有百分之一∮肘个结论没有具体的数据来支撑,所以也不具有权威性。不过这也或多或少说明了象牙塔里的爱情生命的短暂。大四了让“四年制”爱情over让大学专用的东西永远地留给大学,双双劳燕分飞,还是继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再有眷念的人选择前者,快快乐乐地拥有,潇潇洒洒地放手,这又何尝不是一个美丽的结局?如果你自觉和你另一半已是一体,那么就选择继续腻在一起,终究能和相爱的人厮守不是所有人都可企及的幸福。 最尴尬最苦闷的莫过于那部分“剪不断,理还乱”同志,无法“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因为她心中还有牵挂还有梦想,可现实的鸿沟横在当下,也无法逾越,所以她只能痛苦地选择放弃… 爱情有千百种,爱情这份试卷上,有权利做多选题,也有权利做单选题,可以做做辨析题或证明题,也可以弃权,让一切“难得糊涂”可是只有一道题你必答的那就是判断题,如果你连做出“钩”叉”义务都不屑于履行,便没有享受爱情的权利了 走过大四,忽然意识到里面充溢着太多的未知数。大学四年就像一条长长的带子,起点和终点是早就设定好了所能做的只是如何让这条带子变得更宽大更明亮更有光泽。泰戈尔说过:错过太阳时你哭泣,就又要错过群星了

《一个自由撰稿人的非常日记》 《《一个自由撰稿人的非常日记》》

人生就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有固定的起点,有惟一的终点,同场竞技的选手很多√遐这条万马奔腾的赛道上,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一个方向,不是因为欲望,不是因为诱惑,大概是因为自然吧!一程又一程,一年又一年,我们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时光也随着我们匆匆的脚步而流逝……回望来路,那些或崎岖、或坎坷、或平坦、或泥泞之路,总让我们忍不住唏嘘感叹。打开青春日记,打开记忆的闸门,让往事冲刷我们的回忆,甜美、忧伤、寂寥的感觉一起涌上心头…… Memory午休时,我在报纸上读到一段文字,作者乐观地预测21世纪的热门职业包括律师、心理医生和自由撰稿人等。我放下报纸笑了。心里得意吗?难说∮肘年头,摆弄文字的人似乎已被排斥在了主流之外,至于像我这样的自由撰稿人,跟摇滚歌手、流浪诗人一样,已经沦落到了"边缘人物"的尴尬境地,热门似乎跟我们无关吧!想想,从辞职到走上自由撰稿人这条"不归路"的曲折历程,总是叫人喟叹不已。其实,我是热爱写作也是热爱生活的∮知除戴在脸上的面具,脱去单调划一的职业套装,对于性格不羁的我来说,不啻为一次"解放";但整天独自一人猫在家里,穿着拖鞋坐在电脑前,听着键盘单调的"哒哒"声,身后就是宽阔而柔软的大床,孤单吗?寂寞吗?有一点儿吧!但孤单寂寞打败不了我,因为我的内心像火一样滚烫,它时刻在疯狂地燃烧……正如黎振所说,我这个人就是太过脆弱。是的,我追求完美,所以脆弱无比;我性格不羁,所以容易情绪失控。但我想说,这就是那个真实的张欢,永远都不会改变。"丁冬!"门铃响了,门外来了客人--是个记者,约好了的,她想对我做一次专访。我们坐在沙发上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聊天。毕竟是年龄相当又见过多次的朋友,所以即便是一次访问,也显得很放松。闲聊一阵之后,我们言归正传--问:张欢,你觉得做自由撰稿人最大的优点是什么?答:顾名思义,自由撰稿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自由--作为自由职业的一种,它采取的形式是在家办公,不受约束和管制,而在其他单位总会受到各种各样人事关系的左右;同时自由撰稿人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收入也还可以。问:收入也还可以?冒昧地问一下,大致多少能透露一下吗?答(笑):各人的情况不一样。好的话,年收入10万元没问题,差的也有个四五万吧∮肘个群体总的情况是收入不稳定,更不可能固定。问:哦,你知道在北京像你这样的自由撰稿人有多少吗?答:这不好统计,我估计有10万人吧!他们一般分几类,有编成功励志书的,有专写纪实作品的,有写纯文学作品的,也有专门给报刊写专栏的,等等。其实大家的生活都很苦,最重要的是,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了文学梦想而努力,走的是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问:你觉得作为一名自由撰稿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哪些?答:我觉得自由撰稿人应该首先是个记者、编辑,同时也该是个作家、思想家。但从目前来看,这一点似乎很难达到。因为严肃的东西市场小,稿费低;通俗的东西市场大,稿费高。大家为了生存只好屈就市场,自由撰稿人的处境其实挺可悲的。问:那你主要撰写什么样的稿件呢?答:我既为报纸杂志写稿,同时也写书。问:我知道。最近你的作品《北京,我的情人》畅销全国,真为你感到高兴,我也拜读了你的作品,觉得写得不错。答:谢谢夸奖。问:我想问一个尖锐的问题,可以吗=========== 8月31日兴奋女人总得有个归宿,可是我的愿望并不是很强烈。"那你想什么时候结婚啊?"黎振试探道。"最好是年底吧!"我双手合十道,"总得选个特别的日子对吧?""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黎振显得很无奈。"那就圣诞节吧。"我脱口而出。"还要那么长时间啊?"黎振似乎有些迫不及待了。忽然,很想出去旅游。黎振问我到哪里,我说想到西藏,因为那是一个神秘而神圣的地方,能够使一个人的灵魂得到净?化……?他笑了笑,问我,只打算一个人吗?"你有空?"我反问道。"那是当然。"听了他的话,我笑了。 有人对我说,你们这些自由撰稿人、自由作家是在没有阳光的黑暗隧道里爬行的人。我这样想:写作是我自己选择的职业,我无所谓在阳光下写作,还是在阴影下写作。没有阳光的时候,我自己就是阳光。没有灯光的时候,我自己就是灯光。 写作是一件纯粹的事。写作是我喜欢做的事情,我一直觉得,坚持是对选择的责任。如果你说我是一个富有的人,我也承认,至少我的精神是富有的,至于物质上,我只能算是小康,在都市里靠写字换俩铜子,能富裕到什么地步呢?对于现在,我已经很满足了。朋友们都有自己幸福而充实的生活,偶尔会电话联系,或者小聚互相看望一番。家人也不再为我提心吊胆,毕竟我已经是被称为作家的人了嘛!至于爱人,男友总有一天会转化为丈夫,我们已经在商量结婚事宜,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兴奋的呢?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在自然状态下不受打扰地创作,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那就要靠自己的实力和造化了,但我的确希望自己笔底流出的文字能够长出翅膀,自由地飞翔,或者可以立地生根,生长在每一个地方,生长在更多读者的心中。我相信,对于每个人来说,未来是美好的! 后记本书是继《一个大四女生的非常日记》、《一个白领女孩的非常日记》之后的又一部作品,这三本书一起组成了构想中的"日记三部曲"。它们断断续续地勾勒出了我行走青春的一串串足迹,记述了我的点滴心事,是属于我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说实在的,能与大家一起分享来路上的心酸与喜悦,其实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上一页 1 / 1 下一页